[发明专利]轮胎热裂解系统及裂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05125.6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7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兆龙;林松庆;黄国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国城 |
主分类号: | C10B53/07 | 分类号: | C10B53/07;C10B5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裂解 轮胎热裂解 裂解 气送 空气输送装置 重油燃烧机 贮槽 轮胎 管路连接 导引 加热 送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胎热裂解系统及方法,轮胎热裂解系统包括至少一热裂解机、至少一重油燃烧机与一碳黑气送管路;热裂解机用以投入轮胎;重油燃烧机与热裂解机连接,用以加热热裂解机以使轮胎产生裂解,并于裂解过程的不同时期产生不同产物,产物包括碳黑;碳黑气送管路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至少一热裂解机与一碳黑贮槽,碳黑气送管路连接一空气输送装置,由空气输送装置提供导引气体,以将碳黑送入碳黑贮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热裂解系统及方法,尤指一种经由空气输送装置将碳黑传输至碳黑贮槽的轮胎热裂解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环保作为世界性问题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世界各国无不为各项废弃物、固废、废橡胶、费油等问题伤透脑筋,有些物质并不能自然分解,只能暂时以堆积、掩埋或一般焚化进行处理,但这又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导致人类产生各种疾病。有效解决处理此类废弃物质问题,甚至进一步裂解此类废弃物成为可利用再生资源、能源,不但能够促进再生资源产业链的有序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干净的地球。
当今世界投入环保的资金逐年递增,从1999年的4989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92亿元。污染防治、环境保护业未来前景发展巨大,因此各国政府也将其列为十大新兴工业之一。随着废弃物的不断增加,传统掩埋陆续饱和,废弃物处理技术尤为重要。随着经济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废弃物已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以及如何利用好产生的废弃物,以进行能源再造、循环利用,以建立一个持续发展的世界环境,已成为当下非常重要的问题。
以中国为例,于2012年产生废轮胎为2.83亿条,重量达1018万吨。预计废旧轮胎产生量每年在以8%的速度递增,2020年废旧轮胎产生量有望超过2000万吨。为提高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水平,中国工信部于2011年1月公布的《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提出,严禁利用废轮胎“土法炼油”,以稳定发展再生橡胶产品。
再以美国为例,为了处理废弃轮胎问题,30多年前在佛州外海抛弃了成千上万的废轮胎,原本要当作人工礁石,没想到成为一场环保灾难,到现在都还没有办法解决。固定轮胎用的尼龙绳和钢条,经过30多年海水的侵蚀,全部发生了腐烂、锈蚀。除了佛州之外,加州、墨西哥湾、北卡罗莱纳州和纽泽西州外海也多是废轮胎做成的人工礁石,但是,佛州外海的废轮胎对生态危害最大,因为这个海域具有活的珊瑚礁。为了避免灾情扩大,美国海军派出了潜水人员,6年前有80名义工也加入了清理废轮胎的行动,总计打捞起1600条废轮胎,但是要把海底的废轮胎全部清掉,恐怕还要3年的时间。
据此,如何有效利用废轮胎并使轮胎热裂解的过程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一种轮胎热裂解系统,包括:
至少一热裂解机,用以投入轮胎;
至少一重油燃烧机,与至少一热裂解机连接,用以至少一加热热裂解机以使轮胎产生裂解,并于裂解过程的不同时期产生不同产物,产物包括碳黑;以及
一碳黑气送管路,其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至少一热裂解机与一碳黑贮槽,碳黑气送管路连接一空气输送装置,由空气输送装置提供导引气体,以将碳黑送入碳黑贮槽。
于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一种轮胎热裂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轮胎投入热裂解机中;
开启重油燃烧机,开始对热裂解机加热;
热裂解机中的轮胎开始分解,产生瓦斯气体;可将瓦斯气体导回热裂解机,以提供对热裂解机加热的热源,或将瓦斯气体导引至其他热裂解机以提供热源;
热裂解机中的轮胎继续分解,产出重油气体;
重油气体进入过滤器以去除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国城,未经黄国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51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