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湖塘生态孵化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4908.2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5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洪敏敬;刘三明;林奕艺;易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环卫士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3/30;C02F101/16;C02F101/20;C02F101/30;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车世伟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孵化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湖塘生态孵化床系统,包括多个治理单元,多个治理单元依照湖塘的轮廓走向布设并形成循环状态,所述治理单元包括用于实现局部水流推流和复氧的推流装置和用于孵化生物群落和进行水体处理的生物孵化床,推流装置的出口端对应生物孵化床的进口端设置。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将推流装置和生物孵化床进行强强组合并形成循环状态,由多组治理单元并用形成互动关系,推流装置用于带动水体快速循环流动,形成水体内部的小循环与大循环,提高了水气混合效益,杜绝复氧盲区使水气混合的水充分流动与实现整个水域的水体交替活动,有效解决呆滞水体问题,实现以点带面高效治理和长期维护的目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湖塘生态孵化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态环境不佳并长期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必然降低甚至丧失,形成生态系统不平衡的状态,从而优势生物逐步蔓延乃至水体恶化。静态水体由于长期处于呆滞状态,自然生态条件欠佳的水中溶解氧不足,部份生物生长受到抑制,优势生物逐步占据生存空间,导致食物链断裂甚至丧失,水体纳污功能退化,最终爆发环境污染与生物污染,甚至失去景观价值等。
水体生态不佳、流动性差、溶氧低,水中生物无法获得足够的生长基,导致生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相对单一的优势生物快速发展,并由于单一养源的竟争,形成繁殖得快死亡快的恶性循环造成底泥倍增;底泥主要是生物肢体及较大颗粒污染物组成,水体纳污能力大跌或丧失,污染因子不能有效降解,而沉淀积累于底泥之中;大量有机物沉积水底,通过系列自然厌氧反应等,释放出大量污染物形成水体富养营化,造成局部空间环境进一步恶化,由恶化水体的逐步扩大与蔓延从而演变为生物污染与污染物污染并存的黑臭水体。
通过对面源水体污染的研究,景观水体与自然水域均堪称是自然界的净化器,不仅是水往底处流承载着周边污染物的汇集,包括自然界产生与人类物质生活产生的各类污染因子最终均汇集于水体之间。由此,可以看出景观水体与自然水域对人类物质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环卫士公司的长期探索中发现,已然形成黑臭水体的污染水体,仅通过表面的生态修复难以奏效。通过分析数据表明,底泥释放出来内源污染总量远超过水体外源污染的总量,加上近年水体周边的大量截污,并没能使得相对静态的水体污染得到长效的改善,进一步证实了黑臭水体的污染根源不仅仅是来自于外源污染,事实表明黑臭水体依靠截污与表面的生态修复作为彻底解决与治理的方案显然的不足的。
塘湖黑臭水体或受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就是要激活其水体的流动性,促水质充分质换,提高食物链的互动与修复其生物多样化和生态完整性,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实现底泥就地利用与消减,循环消除内源污染,使之遁入良性生态循环从而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但目前常用措施主要是截污、清淤、曝气复氧、换水冲稀、投加混凝剂、施用除藻剂、水生植物应用、投放微生物制剂、人工浮岛等。均缺乏系统性、长效性的治理策略,局部性与极限性明显,短期效应,治标不治本居多,个别还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通过人工曝气增氧、局部循环增氧、增加加糙物、生物操控等均俱有改善成效,但都存在极限性,缺乏对内源污染的循环降解,以及水体生物群落的充分互动。大面积水体通常的循环效应都是局部的,在没有导流渠的前提下一般只能实现表循环或局部的蝶形循环或球形循环,造成水体局部处于长期呆滞状态,呆滞水体易产生食物链短易造成爆发性的生物污染,局部恶化水体在其强势下易蔓延整个水域导致措施失效。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就地降解淤泥循环消除内源污染,促进水体质换与生物互动创建生物食物链,实现高效治理和长期维护、降低维护成本的湖塘生态孵化床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湖塘生态孵化床系统,包括多个治理单元,多个治理单元依照湖塘的轮廓走向布设并形成循环状态,所述治理单元包括用于实现局部水流推流和复氧的推流装置和用于孵化生物群落和进行水体处理的生物孵化床,推流装置的出口端对应生物孵化床的进口端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环卫士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环卫士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49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