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高温冷水预冷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03513.0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6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华;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3/14;F25B1/00;F25B41/06;F25D17/02;F24F11/89;F24F13/30;F24F110/10;F24F11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何家鹏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高温 冷水 预冷 温湿度 独立 控制 空调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高温冷水预冷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它包括包括高温制冷站、显热末端和空气除湿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显热末端和所述空气除湿处理单元设置在室内,所述高温制冷站包括高温冷水机组和冷冻水泵;所述空气除湿处理单元包括预冷表冷器、蒸发器、压缩机、水冷表冷器和节流阀,所述蒸发器、压缩机、水冷表冷器和所述节流阀依次连接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预冷表冷器和所述蒸发器依次置于待除湿空气通道上,所述高温冷水机组通过所述冷冻水泵分别与所述显热末端、预冷表冷器、水冷表冷器连接,所述显热末端、预冷表冷器和水冷表冷器的回水管路与所述高温冷水机组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高温冷水预冷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属于空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的调控过程包含对室内温度、湿度的调控两个方面,常规空调系统通常利用单一冷源来同时实现对温度、湿度的调控,会带来能量利用品位损失,并且会因无法适应室内显热负荷、湿负荷的逐时变化而无法实现建筑热湿环境的有效调控。作为一种新型空调系统形式,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利用不同的手段分别调节室内温度、湿度:通过送入干燥的空气来承担室内湿负荷、调节湿度,通过高温冷水或冷媒等来调节室内温度。这种空调方式可以更好地完成对室内温度、湿度的调节任务,在有效实现建筑热湿环境调控的同时还能实现很好的节能效果。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承担温度控制任务所需的高温冷水温度或冷媒温度一般在16~18℃左右,这时所需压缩制冷方式的冷源蒸发温度就可以远高于常规冷凝除湿方式对应的蒸发温度,制冷系统能效可以获得很大提高。目前已有多种形式的高温冷水机组,可以满足不同场合对高温冷水的需求,为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温冷水能效水平较高、尽可能多地利用高温冷水来作为冷源,是进一步提升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能效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湿度控制是空调系统的重要任务,冷凝除湿方法是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湿度控制系统的可选方法。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凝除湿方法的能效水平,已有利用高温冷水对待除湿空气进行预冷、利用低温冷水或低温制冷剂对空气进一步除湿的空气处理流程。但在上述空气除湿处理流程中,采用低温冷水进一步除湿时,需要系统设置单独的低温冷水机组及相应的冷水管路,此时系统中就会存在两套冷水管路,系统复杂程度大幅增加;采用低温制冷剂冷凝除湿时,需要对独立热泵循环的冷凝排热方式进行统一考虑,通常需设置单独的冷却水管路排热或利用风冷冷却方式进行排热,前者增加了系统复杂程度,后者则限制了系统能效水平。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冷凝除湿处理过程的性能、降低系统复杂程度,是进一步优化湿度处理系统需解答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高温冷水预冷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具有更优的处理能效,并且管路简化、系统复杂程度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高温冷水预冷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制冷站、显热末端和空气除湿处理单元,所述显热末端和所述空气除湿处理单元设置在室内,所述高温制冷站包括高温冷水机组和冷冻水泵;所述空气除湿处理单元包括预冷表冷器、蒸发器、压缩机、水冷表冷器和节流阀,所述蒸发器、压缩机、水冷表冷器和所述节流阀依次连接构成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预冷表冷器和所述蒸发器依次置于待除湿空气通道上,所述高温冷水机组通过所述冷冻水泵分别与所述显热末端、预冷表冷器、水冷表冷器连接,所述显热末端、预冷表冷器和水冷表冷器的回水管路与所述高温冷水机组连接。
所述显热末端为多个,分散设置在室内。
所述空气除湿处理单元为多个,分散设置在室内。
所述显热末端为干式风机盘管或辐射板。
所述蒸发器中预设有液态制冷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035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