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离式执手自动复位及空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1251.0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2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叶延亮;周振雄;吕雪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E05B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2013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执手 自动复位 同步销 锁具 空转 空转装置 从动轮 驱动盘 脱离式 过载保护装置 双向复位弹簧 自动复位功能 方便操作 方向旋转 同步转动 旋转一周 插入卡 长豁口 防盗锁 推挤板 移动板 脱出 体内 恢复 | ||
一种脱离式执手自动复位及空转装置,涉及防盗锁领域,主要是将一个移动板上的同步销同时插入驱动盘的长豁口和从动轮的卡口中,其中,驱动盘与执手同步转动,从动轮用于推动双向复位弹簧,当正、反两方向旋转执手不超过一定角度时,执手能自动复位;当旋转执手超过一定角度时,同步销被推挤板推动而从卡口中脱出,执手能空转;当执手旋转一周后,同步销重新插入卡口中,执手恢复自动复位功能。本发明装置适用于锁体内设有过载保护装置的锁具,即执手能自动复位,方便操作;执手还能空转,用以防止破坏锁具和盗开锁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盗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离式执手自动复位及空转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锁芯固定式十字机械防盗锁”(专利号ZL201410020215.X)、“一种双插式防盗门”(专利号ZL201610068454.1)、“双插式防盗门及外挂式锁闭装置”(专利号ZL201610129609.8)、“一种数字代码、单体钥匙组合套件”(专利号ZL201610067763.7)、“一种配钥匙机的靠模装置”(专利号ZL201610068057.4) 、“与指纹锁配套的锁芯固定式十字机械防盗锁”(申请号201610990489.0)、“一种指纹锁的凸轮机构”(申请号201611045195.7)和“锁芯固定式十字机械防盗锁的复位机构”(申请号201710193748.1)等八项发明专利申请,均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其中第一个专利的十字机械防盗锁:技术无法开启、强开工具无法破坏、密钥量大、钥匙能用数字代码代表、锁芯内的弹子均为钢珠、钥匙只插入或抽出、不旋转、利用旋转执手开锁或上锁、执手有过载保护装置能空转、开锁或上锁操作简单易行等等;第二至第八个专利涉及与其配套的锁具部分完全采用了第一个专利的核心技术,或者依托该核心技术设计了其它产品或辅助机构。
目前,发明人正在利用上述八项专利技术开发新产品,通过试验和实际使用表明,新产品还需不断地改进技术、优化设计。其中,上述所有专利申请,均未述及执手的自动复位问题,实际操作方式及存在问题是:下压执手开锁后,需要人为旋转执手复位至接近水平位置,否则钥匙抽不出来;反提执手上锁后也需人为旋转执手复位,尽管非常轻便,但不复位,执手就会朝斜上方向停止,影响美观。总之,新产品的执手采用的是手动复位方式,未能实现自动复位功能。
现有技术中,是凡手动操作的锁具,执手下压后自动复位,或者执手反提后自动复位,已是常见产品,目的是便于操作,为使用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但传统锁具的执手正、反两方向旋转角度均不超90度角,锁体内也没有过载保护装置,当继续强力扭转执手时,就会破坏锁具的某些部件。而上述八项专利申请所述及的锁具具有不同于传统产品的特点,即钥匙只插入或抽出、不旋转,利用旋转执手开锁或上锁,当强力扭转执手时因凸轮机构中有过载保护装置(即力矩限制器),执手能空转,用以防止破坏锁具和盗开锁具。此种情况下如果仅仅采用普通执手的正、反两方向自动复位技术,执手空转后,自动复位装置就会出现故障。另外,现有技术中也有专利产品提供了空转执手,例如“新型智能防盗锁的过载保护器”(专利号2015206788831),在锁体外设置了过载保护器,但也仅限于执手能空转,并未同时描述执手的自动复位特征,所以上述八项专利申请以及其它现有技术并没有述及和解决执手既能正、反两方向自动复位还能空转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专利技术存在的弊端,本发明申请提供一种脱离式执手自动复位及空转装置,当正、反两方向旋转执手不超过一定角度时,执手能自动复位;当旋转执手超过一定角度时,执手空转;当执手旋转一周后,执手又恢复自动复位功能。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华大学,未经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12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