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内部元件的数据线缆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8620.2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7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埃尔温·科彭多费尔;丹尼尔·哈特曼;雷纳·珀默尔;约翰尼斯·纳赫特拉普;多米尼克·多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尼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17;H01B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正见永申律师事务所 11497 | 代理人: | 黄小临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内部 元件 数据 线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线缆。所述数据线缆的一实施例包括至少一个芯线对和内部元件。所述至少一个芯线对具有在所述数据线缆的纵向方向上平行延伸的两根芯线。所述内部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平坦部分。所述至少一个芯线对和所述内部元件以所述至少一个芯线对倚靠在所述内部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平坦部分上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数据线缆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线缆。
背景技术
用于数据传输的数据线缆(在下文中大部分简称为数据线缆)被广泛用于各种技术应用。数据线缆是用于传输信号的介质,即数据通常通过信号作为数据信号被传输。传输一般可基于电(数据电缆)、光(数据光缆)或两者的组合(通常作为混合线缆,有时也称为组合线缆)来进行。
数据电缆通常包括至少两个金属导体,其可根据线缆类型而对称地或同心地布置。因此,存在有如下形式的数据线缆:具有例如对称扭绞铜线对、以及同心构造的同轴线缆。在对称数据线缆中,在每个壳套(case)中两根或四根芯线扭绞在一起。两根芯线绞合被称为双绞(TP)线,四根芯线绞合被称为星形四绞线。因此,双绞线为扭绞在一起的两根芯线构成的对称铜线缆。该结构的优点在于由于线路绞合,在两条线路上以相同的强度产生由于干扰信号而引起的干扰。双绞线与其中两根芯线彼此平行延伸的数据线缆之间存在着差别。这里可引用通用串行总线(USB)线缆作为具有这种彼此平行延伸的芯线的数据电缆的示例。除了具有金属导体的数据线缆之外,还有具有光纤的数据线缆,其作为基于光的数据线缆的示例。
关于数据线缆,在空间上将若干芯线对彼此分隔开是已知的。电流传载芯线常用于该分隔。与数据线缆的纵轴垂直的力导致芯线对被挤压到电流传载芯线(电源)上,并且它们可因此而变形。这导致芯线对的不对称性,其对传输特性有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提供传输特性得到改善的数据线缆。
发明内容
为此,提供一种数据线缆,其包括至少一个芯线对和内部元件。所述至少一个芯线对具有在数据线缆的纵向方向上平行延伸的两根芯线。所述内部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平坦部分(flat section)。所述至少一个芯线对和所述内部元件以所述至少一个芯线对倚靠在所述内部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平坦部分上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数据线缆中。
这种具有在数据线缆的纵向方向上平行延伸的两根芯线的芯线对在技术语言中常称为平行对。内部元件可在数据线缆内沿纵向方向延伸。例如,内部元件的长度可至少接近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芯线对的长度和/或所述数据线缆的长度。
由于所述至少一个芯线对倚靠在所述内部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平坦部分上,所以与数据线缆的纵轴垂直的力引起的芯线对的弯曲或圆化至少得到减少,理想地被避免。归因于此,芯线对中不出现非对称性,或者出现至少得到减小的非对称性。负责数据传输的线路的对称性得到提高。传输特性得到改善。因此,在大距离上的无干扰传输成为可能。
内部元件的形状可适应于芯线对的数量。例如,芯线对的数量可小于或等于平坦部分的数量。芯线对可分别与内部元件的平坦部分相关联。例如,所述至少一个芯线对中的每个芯线对可与所述至少一个平坦部分中的相关平坦部分相关联,并且因此倚靠在其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线缆可具有例如至少两个芯线对(作为所述至少一个芯线对),即芯线对的数量可至少为二。内部元件可相应地具有至少两个平坦部分。所述至少两个芯线对和所述内部元件可以按所述至少两个芯线对中的一个芯线对分别倚靠在所述内部元件的所述至少两个平坦部分中的一个平坦部分上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数据线缆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尼电缆有限公司,未经莱尼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86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