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带振子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6640.6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6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翰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质研工业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带振子。
背景技术
天线是一种把高频电流转化成无线电波发射到空间,同时可以收集空间无线电波并产生高频电流的装置。天线可看作由电容和电感组成的调谐电路;该调谐电路在某些频率点,其容性和感性将相互抵消,电路表现出纯阻性,该现象称之为谐振,而谐振现象对应的工作频点即为谐振频率点,处于天线谐振频率点的能量,其辐射特性最强。并将具有谐振特性的天线结构称作天线振子,并将高频电流直接激励的天线结构称作有源振子,反之称作无源振子;现有振子中,在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对天线进行设计时,为了使得天线的谐振频率点满足设定要求,需要对天线的输入阻抗进行调整,通过调整后的振子以及普通振子依然不能满足目前通信标准的要求,目前通信标准越来越高,对振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振子的增益、方向性、前后比均需要获得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微带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微带振子,包括有介质板、第一微带辐射单元以及第二微带辐射单元;第一微带辐射单元和第二微带辐射单元形状相同且左右对称设置在介质板正面;第一微带辐射单元和第二微带辐射单元均包括有:两个上下对称、且形状相同的开合辐射带;每个开合辐射带包括有一个梯形的散射带,散射带的短底边向上延伸出有矩形的第一辐射带,散射带的左右两个斜边分别沿垂直对应斜边方向延伸出有矩形的第二辐射带和第三辐射带;还包括有圆弧形的第一耦合带,第一耦合带,其中间穿过第一辐射带,两端分别与第二辐射带和第三辐射带连接;还包括有圆弧形、比第一耦合带半径小的第二耦合带,第二耦合带,其中间穿过第一辐射带,两端分别与第二辐射带和第三辐射带连接;所述第一辐射带、第二辐射带和第三辐射带,三者自由端均延伸出有三角形收合臂,三角形收合臂内设有三角形空缺;第一微带辐射单元和第二微带辐射单元中的上下两个开合辐射带各自的第二辐射带之间设有菱形辅助臂,菱形辅助臂的两个边分别与两个第二辐射带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臂连接;所述菱形辅助臂内设有与第一辐射带方向相同的槽口;第一微带辐射单元和第二微带辐射单元中,均包含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馈电带,馈电带与其长边平行的第三辐射带通过第二连接臂相连;还包括有设于介质板背面的两个圆形介电盘,每个介电盘的直径与第一耦合带的的外径相同,每个介电盘上设有多个等距排列设置的去耦栅格孔;散射带上设有多个圆空,圆空们以矩阵式排列。
其中,所述槽口还向外延伸出有三个指空,中间的指孔长度大于两边的指控,两边的指控的长度相同。
其中,每个介电盘上的去耦栅格孔的数量为8个。
其中,散射带上的圆空数量为8个,且上下两行,每行四个。
其中,所述介质板正面两个长边上还分别设有两个半圆形寄生振子臂。
其中,所述第一辐射带、第二辐射带和第三辐射带大小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天线在2GHz 至20GHz 频率范围内都有良好的驻波比,实现了天线的超宽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微带辐射单元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频带内的驻波比测试图;
图5是频带内增益测试图;
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1-介质板;12-介电盘;13-去耦栅格孔;14-寄生振子臂;
2-散射带;21-第一连接臂;22-第二连接臂;23-圆空;24-馈电带;31-第一辐射带;32-第二辐射带;33-第三辐射带;41-第一耦合带;42-第二耦合带;51-三角形收合臂;52-三角形空缺;6-菱形辅助臂;61-槽口;62-指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质研工业设计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质研工业设计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66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