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地震事件的页岩气水平井网络裂缝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4643.6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0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欣;王旭影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T17/0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地震 事件 页岩 水平 网络 裂缝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地质建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地震事件的页岩气水平井网络裂缝建模方法。包括步骤:步骤1、数据准备及导入;步骤2、建立页岩气网络裂缝的主裂缝模型;步骤3、结合压裂微地震监测数据生成网格化微地震事件密度模型和网络裂缝密度模型;步骤4、建立页岩气网络裂缝的分支裂缝模型;步骤5、建立页岩气网络裂缝的联络裂缝模型;步骤6、组合主裂缝模型、分支裂缝模型和联络裂缝模型,形成页岩气水平井压裂网络裂缝的离散缝模型。本发明通过建立不同级次的压裂裂缝模型,形成页岩气水平井复杂网络裂缝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对页岩气的开发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地质建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地震事件的页岩气水平井网络裂缝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外油气田开发的实践表明,对薄储层、低渗透、稠油油气藏,水平井开发是最佳的开发方式。对于此类地层条件差、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连通性差、开采困难的油气藏一般采用水力压裂的方法进行储层改造,以人工造缝的形式提高油气藏渗透率,提高采收效果和经济效益。针对页岩气藏而言,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近年来逐渐成熟,在中国焦石坝、威远、长宁等区块中深层页岩气通过水平井分段压裂实现了商业化开发,近两年也在丁山、南川、永川和焦石坝外围等区块积极探索深层页岩气的有效开发技术。在页岩气水平井人工造缝过程中一般采用体积压裂技术。体积压裂技术,形成的压裂缝网一般称为页岩气压裂复杂缝网。体积压裂技术形成复杂缝网,为气体流动采出提供通道。
在页岩气藏人工造缝过程中,由于页岩气藏本身脆性较好、在高压情况下相对致密气藏更容易产生破裂形成体积缝网,在常规双翼裂缝间形成交叉的联络缝网,裂缝形态更为复杂。因此目前难以通过常规方法形成可视化裂缝模型,采用常规方法建立的裂缝模型与实际监测资料匹配性差,不符合技术人员对裂缝形态的认知。
常规致密油气藏压裂过程中每段压裂改造往往形成一条单缝,单井水平段分段压裂后形成多条单缝,而页岩气藏单段压裂过程中即可形成多条纵横向相交的裂缝。除了一种理想模型以外,很难根据具体单井井周岩性、压裂规模等资料形成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可视化的三维页岩气压裂缝网模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地震事件的页岩气水平井网络裂缝建模方法,通过建立不同级次的压裂裂缝模型,形成页岩气压裂水力缝可视化模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微地震事件的页岩气水平井网络裂缝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数据准备及导入:准备单井井轨迹数据、单井压裂分段数据和射孔数据、水平井改造过程中压裂微地震监测数据,并依次导入建模软件;
步骤2、建立页岩气网络裂缝的主裂缝模型:统计裂缝参数数据作为参考,结合单井的压裂分段数据、射孔数据及压裂微地震监测数据对单井网络裂缝的主裂缝进行模拟,生成主裂缝模型;
步骤3、结合压裂微地震监测数据生成网格化微地震事件密度模型和网络裂缝密度模型:将微地震事件的震级属性标准化处理后放入角点网格内,按公式(1)将微地震事件震级进行距离加权网格化,求解各网格内微地震事件的密度,生成网格化微地震事件密度模型,并将其转化为井周压裂范围内的裂缝密度模型;所述公
式(1)如下:
其中,Mc为每个网格内的微地震距离加权平均值,即每个网格内的网格化微地震事件密度,n为该段内微地震事件数量,di为每个微地震事件到该网格的距离,Mi为每个微地震事件的震级;步骤4、建立页岩气网络裂缝的分支裂缝模型:根据步骤2统计的模拟裂缝参数数据,在裂缝密度模型的指导下建立页岩气压裂分支裂缝的三维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欣;王旭影,未经王欣;王旭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4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