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铬耐磨合金钢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9913.4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0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章华;李翼莲;杨敏惠;张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章华 |
主分类号: | C22C38/44 | 分类号: | C22C38/44;C22C38/54;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3/04;C21D6/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赵凯 |
地址: | 614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合金钢 制备 合金钢 抗冲击性能 耐磨性 热处理 浇注成型 高韧性 熔炼 取样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铬耐磨合金钢及其制备方法,依次通过确定工艺目标值、配料、熔炼、取样调整、浇注成型和热处理制得的合金钢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35‑0.55%的碳、0.6‑1.5%的硅、0.8‑1.3%的锰、<0.04%的磷、<0.04%的硫、3.5‑8%的铬、0.1‑0.5%的镍、0.1‑0.4%的钼、0.03‑0.25%的硼、0.1‑0.3%的铝、0.1‑1.2%的铈、0.02‑0.1%的锡和余量的铁”,既能够保证较高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又能够提高耐磨性和硬度,工艺易于控制的特点,适合于民用使用和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合金钢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性能硬度、耐磨性和韧性均较高且适合于民用使用和推广的中铬耐磨合金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合金钢是在普通碳素钢基础上添加适量的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而构成的铁碳合金。
根据添加元素的不同,并采取适当的加工工艺,可获得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耐腐蚀、耐低温、耐高温、无磁性等特殊性能。根据钢中合金元素含量的多少,又可分为低合金钢,中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合金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有硅、锰、铬、镍、钼、钨、钒、钛、铌、锆、钴、铝、铜、硼、稀土等。
其中钒、钛、铌、锆等在钢中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只要有足够的碳,在适当条件下,就能形成各自的碳化物,当缺碳或在高温条件下,则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锰、铬、钨、钼为碳化物形成元素,其中一部分以原子状态进入固溶体中,另一部分形成置换式合金渗碳体;铝、铜、镍、钴、硅等是不形成碳化物元素,一般以原子状态存在于固溶体中。
公开号为CN 1335417,公开日为2002年02月13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温耐磨合金钢,其特征在于:采用下述组分和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通过熔炼和其它工艺流程生产制得的:77.5-79%的废钢,18.3-207%的高碳铬铁,0.67-1.0%的钼铁,0.33-0.5%的钒铁,适量的硅、锰脱氧剂,0.05-0.1%的钛铁,0.02-0.05%的锆,0.6-1.2%的铝和0.12-0.5%的稀土元素,这样制得的合金钢含碳1.45-1.70%,含铬11.0-12.5%,含钼0.4-0.6%,含钒0.15-0.30%,含钛0.02-0.05%,含锆0.02-0.05%,含铝0.6-1.2%,含稀土元素0.05-0.15%。该专利文献公开的高温耐磨合金钢,其采用增大碳和高合金元素的配比,虽然提高了一定的耐磨性能,但是,大大增加了合金成本。
公开号为CN 102978533A,公开日为2013年03月20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韧性合金钢,其化学成分组成如下:碳:0.14-0.19wt%、硅:0.20-0.33wt%、硼:0.02-0.05wt%、锰:0.85%-1.30wt%、磷:≤0.02wt%、硫:0.015-0.02wt%、铬:0.08-0.1wt%、钒:0.6-0.2wt%、镍:0.30-0.50wt%、铜:0.2-0.3wt%、钼:0.02-0.08wt%、钛:≤0.2wt%、铌:≤0.06wt%,余量为铁。该专利文献公开的高强度高韧性合金钢,其采用低碳多合金系配比,冶炼成本大,控制难度大,工艺要求高,成本高,属专用使用钢种,民用推广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中铬耐磨合金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铈稀土搭配中碳中铬低硼等材料通过中频炉冶炼,经热处理后得到的合金钢,既能够保证高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又能够提高耐磨性和硬度,工艺易于控制的特点,适合于民用使用和推广。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中铬耐磨合金钢,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组成:
所述碳的含量为0.5%,铬的含量为6%,硼的含量为0.06%。
所述铈的含量为0.8%,锡的含量为0.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章华,未经陈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99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