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岩质边坡破裂面置换治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6591.8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3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周云涛;石胜伟;张勇;蔡强;梁炯;程英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8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破裂面 置换 岩质边坡 打孔方式 防灾减灾 高陡边坡 强度参数 施工周期 水泥砂浆 夹层 边坡 软化 治理 取出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质边坡破裂面置换治理方法,包括:采用打孔方式取出边坡破裂面内的软化夹层,并置换为强度参数较高的水泥砂浆。采用本发明能够增大高陡边坡稳定性,具有施工周期短、经济投入小、加固效果显著、环保等特点,且具有防灾减灾属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破裂面置换治理方法,属于山区公路、国防洞库道路、城市人行通道地质灾害、边坡防治及病害结构加固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是世界上高陡岩质边坡灾害最为发育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四川、重庆、青海、西藏、甘肃等西部地区,交通干线、矿山及城镇区域内存在数百万个具有严重安全隐患的高陡岩质边坡,其破裂面的形成和贯穿是高陡岩质边坡破坏的根本原因。
高陡岩质边坡往往发育于峡谷地带,受河流地质历史的冲刷作用,在河谷两侧发育高陡岩质边坡,并经卸荷风化作用,在边坡后缘产生近于直立的后缘破裂面,而治理该类边坡的关键在于破裂面强度参数的改善。目前,高陡岩质边坡治理技术尚未成熟,尤其是破裂面的整治技术仍是薄弱环节。迄今已研发的注浆、支撑、锚固、清除、格构锚索等高陡岩质边坡防治技术均依托破裂面进行,而针对性较强的技术仅有注浆方法。注浆是在结构面附近打孔,然后注入水泥砂浆的一种破裂面治理技术。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注浆技术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结构面难以获取精确位置,通常采用多打孔的方法进行,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加剧了边坡的危险性;二是多数结构面为封闭结构面,并且结构面细小,现有的水泥砂浆难以注入其中;三是漏浆问题,现场工程发现,多数结构面具有深、宽、延伸较远的特点,水泥砂浆注入其中往往流入其他结构面内,起不到注浆加固结构面的效果。因此,针对高陡岩质边坡破裂面的整治技术尚不成熟,技术方面仍较落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岩质边坡破裂面置换治理方法。采用本发明能够增大高陡边坡稳定性,具有施工周期短、经济投入小、加固效果显著、环保等特点,且具有防灾减灾属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岩质边坡破裂面置换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打孔方式取出边坡破裂面内的软化夹层,并置换为强度参数较高的水泥砂浆。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针对具体的岩质边坡,通过现场勘查确定边坡破裂面深度
b、根据岩质边坡防护等级确定安全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65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极大温差下车载电缆终端局部放电实验系统与方法
- 下一篇:齿轮的螺纹退火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