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织空调智能管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6505.3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4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金;苏旭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 空调 智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纺织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到一种纺织空调智能管控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转暖,市场需求增长,制造业用电快速上升,再加上煤电紧缺等各种因素,电能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纺织业能耗较大,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在今年的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大部分纺织企业被要求限电,有的已实行每周开6停1甚至开5停2,纺织业是24小时连续生产,“限”、“停”后效益明显下降,假如违约还会伤及企业信誉。纺织厂的空调用电约占总用电的20-40%,是排名第二的高能耗工序,随着国内“西欧模式”空调系统的广泛采用,这个比例还有上升趋势。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给出一种纺织空调智能管控系统,通过设置网络型温湿度传感器,将现场温湿度数值转换成数字信号,再换成RS-485通讯协议,传送到服务器,使用基于微软.NET环境下开发的控制软件,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通过输出通讯端口接入企业局域网与电能传感网实现数据交换,而后通过基于专家系统的空调智能系统实现最佳的空调效果的自动调节,以实现最低的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给出一种纺织空调智能管控系统,通过空调智能系统实现最佳的空调效果的自动调节,以实现最低的能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纺织空调智能管控系统,包括信息传输系统和空调智能系统,所述信息传输系统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数量在100-200之间,温湿度传感器根据需要设置在车间的各个位置,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为网络型,温湿度传感器将测试到的现场的温度和湿度的数值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RS-485通讯协议传送至空调传感网服务器,空调传感网服务器采用基于微软.NET环境下开发的控制软件,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空调传感网服务器通过通讯端口接入企业局域网服务器,继而实现与企业局域网的连接,在智能电表和变压器上设置有电能传感器,电能传感器将现场的电能信号的数值转化为数字信号,再按RS485通讯协议传送至电能传感网服务器,电能传感网服务器通过通讯端口接入企业局域网服务器,继而实现与企业局域网的连接,在企业局域网上连接有工作站,所述空调智能系统采用基于专家系统模式构建,包括空调系统动态负荷模型和工作质量评价模型,所述空调智能系统的信号输入包括由企业局域网将空调传感网的温湿度数据和电能传感网的电能数据的自动输入、现场单独检测的温湿度和观察电表得到的电能的人工手动输入、其他信号的输入,所述空调智能系统的信号输出包括人工执行输出和自动执行输出,所述人工执行输出时由空调工按照各输入信号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输出继而实现空调的调节,所述自动执行输出时由空调智能系统按照各输入信号根据空调系统动态负荷模型和工作质量评价模型继而实现空调的自动调节,所述空调智能系统包括自动、人工和半自动三种工作模式,当空调智能系统处于自动工作模式时,只能进行自动执行输出,当空调智能系统处于人工工作模式时,只能进行人工执行输出,当空调智能系统处于半自动工作模式时,可同时进行自动执行输出和人工执行输出。
使用时,设置在车间的各个位置温湿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现场的温湿度传送至空调传感网服务器,继而传送至企业局域网,设置在智能电表和变压器上的电能传感器将检测到的电能信号送至电能传感网服务器,继而传送至企业局域网,空调智能系统通过自动输入和手动输入得到所需的各种信号,而后采用人工执行输出和自动执行输出对空调进行实时的在线调节,从而实现最佳的空调效果的自动调节,以实现最低的能耗。
本发明通过设置网络型温湿度传感器,将现场温湿度数值转换成数字信号,再换成RS-485通讯协议,传送到服务器,使用基于微软.NET环境下开发的控制软件,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0,通过输出通讯端口接入企业局域网与电能传感网实现数据交换,而后通过基于专家系统的空调智能系统实现最佳的空调效果的自动调节,以实现最低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纺织空调智能管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65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烘箱热风循环结构
- 下一篇:新型隧道式灭菌烘箱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