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单终端网关的公网对讲和传统对讲的通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6777.5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5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欧俊强;周梦醒;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零壹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8/06 | 分类号: | H04W88/06;H04W88/16;H04Q5/24;H04W24/02;H04W24/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郭受刚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终端 网关 公网 讲和 传统 对讲 通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单终端网关的公网对讲和传统对讲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为公网对讲系统与传统对讲系统通过动态单终端网关进行通信;其中,动态单终端网关为公网对讲系统和传统对讲系统中的一个终端K;终端K关能够同时工作在公网对讲模式和传统对讲模式,实现了本方法采用单终端网关完成的传统对讲系统和公网对讲系统间互通互联,实现了成本较低,便于携带,具备根据算法动态选择合适网关,适应网络覆盖变化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对讲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单终端网关的公网对讲和传统对讲的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对讲(例如TETRA,PDT,DMR),不但能建立专网,在专网覆盖范围内实现集群对讲,也能在无网络信号时实现终端间的直接对讲(包括无线模拟对讲),或者通过中继扩大终端间直接对讲的距离。传统对讲的覆盖范围受限于直通距离或自建专网覆盖范围,一般做到城市或地区级的覆盖,很难做到全国性覆盖。
公网对讲是依靠运营商的无线数据网络(以下称网络)为数据链路传输层,在有IP网络覆盖的范围,实现了广域范围的集群对讲功能。但在无网络的情况下,公网对讲无法使用。
在实际使用时,在无网络情况下,传统对讲是公网对讲的一个很好补充。而有网络时,公网对讲的广域覆盖特性又是对传统对讲的一个很好延伸。因此,以公网对讲覆盖为基础,在公网不能覆盖的区域,部署对讲网关,做到传统对讲跟公网对讲的互联互通,可以达到延伸公网对讲覆盖的作用,是业界普遍的选择。
目前对讲网关的实现是将两个不同对讲系统的终端或模块放置在一起,在第一个系统的终端或者模块接收对讲并播放语音时,还将输出一个电信号,用来触发第二个系统的终端或者模块的对讲按键,从而使得第二个系统的终端或模块可以采集第一个系统终端或模块播放的语音,发送到第二个对讲系统,这就实现了第一个系统的对讲语音传播到第二个系统的目的;反之,实现方式也是一样。这样的网关,不管外观上看起来是不是一个整体,实际上是使用两个不同系统的终端或者模块做的物理连接。两个终端或者模块间的连接方式,也可能并不仅限于电信号,而是可以有多种物理或者逻辑的连接方式,比如可以用串口、IP协议等来通知按键信号。但是两个终端或者模块,其本质上是两个分别独立的中央控制单元控制的终端或者模块。对这样实现的网关,我们称其为双终端网关。双终端网关不利于携带,成本较高。
公网覆盖区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来公网有覆盖的区域,因为网络拥塞,或者终端移动进入遮挡区域,变成无公网网络覆盖。进入无公网覆盖区域的终端,如果是网关,就不再能提供网关服务。即使此时有备用网关,也需要人能知晓网关不工作的情况,并手动做切换。切换时,如何从备用网关中选择最优的网?切换后,如果原来的网关恢复了功能,跟备用网关冲突了,又如何处置?这些都是存在的现实问题。综上所述,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传统对讲系统和公网对讲系统间互通互联都是通过部署双终端网关来实现,存在不利携带,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另外,传统的双终端网关,都是静态配置的网关,不能动态适应网络覆盖环境的变化:存在即使有备用网关也无法及时有效的切换过去,或者切换时不能选择最优的备用网关,或者切换到备用网关后,原来的网关恢复后,网关服务有冲突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单终端网关的公网对讲和传统对讲的通信方法,解决了现有的传统对讲系统和公网对讲系统间互通互联存在采用双终端网关不利携带,成本较高以及网关不能动态适应网络覆盖变化的问题,实现了本方法采用单终端网关完成的传统对讲系统和公网对讲系统间互通互联,成本较低,便于携带,具备根据算法动态选择合适网关,自动适应网络覆盖环境变化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零壹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零壹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67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