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烟气超净除尘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2904.6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8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肖文德;李学刚;娄爱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申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4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烟气 除尘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硫烟气超净除尘的装置和方法,包括脱硫塔(100)和凉水塔(200),还包括从所述脱硫塔(100)去凉水塔(200)的热水管线(14),从所述凉水塔(200)去脱硫塔(100)的凉水管线(12),以及连接在所述凉水管线(12)上的凉水循环泵(300)。原烟气首先进入脱硫塔的脱硫段,脱除原烟气中的SO2,脱硫后的烟气向上流动进入除尘段,除去烟气中含有的细颗粒固体,净化后的烟气离开脱硫塔,实现脱硫烟气超净除尘;除尘段产生的热水经所述风帽隔板收集后送入凉水塔冷却,随后经凉水循环泵打回脱硫塔除尘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除尘效率高、设备集成度高、操作简单和运行可靠性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和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脱硫烟气超净除尘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燃煤电厂等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烟气中除了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外,还含有大量的细颗粒物,后者会在烟囱排烟口形成气溶胶污染,是灰霾等恶劣天气形成的重要元凶之一,实现脱硫烟气超净除尘已成为当今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的当务之急。
烟气中的细颗粒物主要包括燃烧不完全产生的碳粒、燃烧过程产生的飞灰、脱硫过程产生的硫酸盐及其他固体物质。现有的除尘技术主要包括电除尘、湿式除尘等,除尘效率可达99%以上,但受除尘机理制约,现有除尘技术对粒度在1μm以下的微细颗粒物的脱除效果不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CN201410605084公布了一种协同脱出烟气烟尘的冷凝相变型湿法脱硫系统及其方法,包括湿式脱硫塔和塔外的冷却器,其脱硫塔的结构是下部是浆液池,中间是喷淋吸收段,再上面是脱水除雾段,塔顶是烟气出口,这种结构很容易产生过量的浆液夹带,导致出口烟尘(含有浆液中的硫酸盐固体,若是石灰石-石膏法,则是石膏浆颗粒;若是氨法则是硫酸铵颗粒)超标,很难达到出口小于5mg/Nm3的新标准;另外,该专利的冷却器进口与塔底的浆液池直接相连,由于脱硫浆液的氯离子含量往往高达几万ppm,容易导致冷却器腐蚀或极高的设备成本。
专利CN201510520494公布了一种含尘烟气冷凝热能回收与烟气净化一体化系统及方法,包括烟气间壁换热器,冷凝降膜吸收器(脱硫设备)和沉降式换热器,该技术难以与现有的烟气脱硫系统相匹配,尤其没有考虑到烟气的液沫夹带产生的烟尘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除尘效率高、设备集成度高、操作简单和运行可靠的脱硫烟气超净除尘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脱硫烟气超净除尘的装置,包括脱硫塔和凉水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脱硫塔去凉水塔的热水管线,从所述凉水塔去脱硫塔的凉水管线,以及连接在所述凉水管线上的凉水循环泵。
所述脱硫塔中间设有风帽隔板,该风帽隔板以下为脱硫段,以上为除尘段,所述脱硫段自下而上设有脱硫液循环池,烟气进口,脱硫液喷淋层,脱硫除雾器;所述除尘段自下而上设有凉水喷淋层,除尘除雾器和净烟气出口;所述凉水塔自下而上设有凉水池,冷空气进口,热水喷淋层,热水除雾器和热空气出口。
所述热水管线一端与所述除尘段的热水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热水喷淋层相连,所述凉水管线一端与所述凉水池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凉水喷淋层相连。
所述脱硫段外还通过脱硫液循环管线连接有脱硫循环泵,且所述循环管线的进口与所述脱硫液循环池相连,出口与所述脱硫喷淋层相连。
所述脱硫段上还连接有氧化空气接管,和脱硫剂的接管,所述凉水塔上连接有新鲜水接管,
所述脱硫段还连接有从凉水塔来的凉水接管或者从除尘段来的热水接管。
所述脱硫塔中的风帽隔板与所述凉水塔中的热水喷淋层的垂直方向距离大于5m,较好的大于10m,更好地大于1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申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申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29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