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快速膨胀的超多孔复合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41036.X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6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洪友良;郭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4/08 | 分类号: | A61L24/08;A61L24/06;A61L24/02;A61L24/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刘华平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膨胀 多孔 复合 止血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快速膨胀的超多孔复合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超多孔复合止血材料是把介孔活性玻璃、壳聚糖、起泡剂和不同聚丙烯酰胺单体混合并随后引发形成气泡和聚丙烯酰胺,最终获得包含介孔活性玻璃,壳聚糖和聚丙稀酰胺三种组分的超多孔结构。本发明的超多孔复合止血材料遇血液能快速膨胀并能快速促进血液凝固,同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本发明所述的超多孔复合止血材料能快速对动脉出血进行止血,优于由介孔活性玻璃或壳聚糖单组分的或由介孔活性玻璃和壳聚糖双组份组成的止血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可快速膨胀的超多孔复合止血材料,以及该超多孔复合止血材料的构成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对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出血进行快速止血非常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大量动脉出血的患者,尽早的控制动脉出血成为降低患者死亡的最佳策略。对于动脉的出血,理想的止血材料应该是能快速膨胀并能使血液快速凝固,这样就可以使破损的动脉能快速被堵塞并快速凝血形成血栓,从而阻止血液流失。与此同时,该材料还应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菌性。这样就可以避免患处产生感染或排异反应。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或研制出许多止血材料,包括可溶性蛋白如纤维蛋白,胶原蛋白,多孔沸石,活性玻璃,壳聚糖,改性淀粉等。而且这些材料大都已经被开发作为商品。例如商品名为Quikclot的多孔沸石,商品名Celox的壳聚糖“速效止血粉”,商品名perelot的改性淀粉止血粉,成分为木浆和壳聚糖的双组分的Xstat的止血片等。尽管这些产品都有止血的功能,但是各有缺陷,很难满足作为动脉快速止血的要求。例如多孔沸石在使用中会放热,从而容易烧伤组织;由改性淀粉或和壳聚糖复合的止血产品的止血时间较长,不利于快速止血。
为了加快止血,最近一篇题为《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壳聚糖止血材料的制备及研究》的硕士论文和专利号为CN201010525865.1的专利“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和壳聚糖复合多孔止血材料及制备方法”报道了把具有介孔的生物活性玻璃和壳聚糖相结合制备成多孔复合材料可以加速血液的凝聚,其凝血时间优于美国Starch Medical Inc公司的perelot止血粉。如此的材料能降低止血时间是因为具有介孔的生物活性玻璃既具有丰富的介孔,又有能快速释放钙离子,从而加速了血液的凝聚。另外,因为活性玻璃含有Ag2O成分,该成分赋予活性玻璃很好的抗菌性。与此同时,具有多孔的带正电荷壳聚糖也能加速血液的凝聚和抗菌性。另外,活性玻璃和壳聚糖已经被证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把具有介孔结构的生物活性玻璃和带正电荷的壳聚糖相复合制备成多孔材料不但能提高凝血时间,而且还有良好的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尽管如此,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和壳聚糖的复合材料不具备膨胀性能,因此这种材料不能以膨胀堵塞的方式止血。
发明内容
针对当前止血材料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遇血液能快速膨胀,能快速促进血液凝固,同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快速膨胀的超多孔复合止血材料,其是由介孔活性玻璃、壳聚糖和聚丙烯酰胺三种组分复合而成,具有超多孔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的介孔活性玻璃、壳聚糖和聚丙烯酰胺的重量比为(1-3):(0.1-0.5):(2-5);
进一步地,所述的介孔活性玻璃的组分包括SiO2,CaO,P2O5和Ag2O;
进一步地,所述的介孔活性玻璃的孔隙直径为2-100纳米;
进一步地,所述的超多孔结构的孔直径为10-1000微米,孔隙率为60-9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措施构成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可快速膨胀的超多孔复合止血材料,按照如下步骤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10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