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油器复位机构及化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0984.1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0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郭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晓峰 |
主分类号: | F02M19/00 | 分类号: | F02M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丁丽 |
地址: | 35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油器 复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化油器复位机构及化油器。
背景技术
化油器是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汽油与空气混合的机械装置,其会通过驾驶员踏加速踏板的位置变化,根据发动机在不同情况下的需要,将汽油气化,并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成可燃混合气,及时适量进入气缸,以供机器正常运行。化油器完整的装置应包括起动装置、怠速装置、中等负荷装置、全负荷装置、加速装置。
化油器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内部设有贯穿的油道,根据工作状态的不同,进油口和出油口的开闭状态也需要及时控制,因此就需要一个进、出油口的复位机构。
现有技术中的化油器的复位机构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有技术的化油器进、出油口的复位机构结构较为繁琐,工作过程中容易损坏,不便于使用和检修;
二、由于存在上述缺点,化油器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也较为复杂,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化油器复位机构及化油器,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油器复位机构;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油器。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化油器复位机构包括化油器本体以及设置在其上的油门阀杆组件和密封阀门组件;
所述油门阀杆组件和密封阀门组件均穿过所述化油器本体的内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化油器本体转动;
所述油门阀杆组件上固设有第一密封板,所述密封阀门组件上固设有第二密封板;
所述化油器本体两侧设有贯穿的进油孔道,所述进油孔道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进行封闭;
所述第一密封板封住所述进油孔道一侧,所述第二密封板处于开启状态,扳动第二密封板封住所述进油孔道一侧,使得进油孔道处于密封状态,且所述油门阀杆组件和密封阀门组件卡接,扳动所述油门阀组件,使得所述油门阀杆组件和密封阀门组件脱离卡接,带动所述第二密封板开启,使得所述进油孔道处于开启状态,实现密封阀门组件以及第二密封板的复位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分别位于所述化油器本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油门阀杆组件包括第一阀杆、拨块、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一卡块;
所述第一阀杆穿过所述化油器本体内部;
所述拨块和所述第一卡块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阀杆的两端;
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拨块底部和靠近所述拨块的所述第一阀杆与所述化油器本体交接处之间,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环设于所述第一阀杆外周;
所述油门阀杆组件通过第一密封板限位在所述化油器本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阀门组件包括第二阀杆、第二复位弹簧和第二卡块;
所述第二阀杆穿过所述化油器本体内部;
所述第二卡块固设于所述第二阀杆的一端;
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卡块底部和靠近所述第二卡块的所述第一阀杆与所述化油器本体交接处之间,且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环设于所述第二阀杆外周;
所述密封阀门组件通过第二密封板限位在所述化油器本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一端勾住所述拨块上沿,另一端搭设在所述化油器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一端勾住所述第二卡块上沿,另一端挂设在所述第一阀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均为扭力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位于所述化油器本体同一侧且为可卡接配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阀杆和第二阀杆固定连接。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化油器,包括所述的化油器复位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油器复位机构,包括化油器本体以及设置在其上的油门阀杆组件和密封阀门组件;所述油门阀杆组件和密封阀门组件均穿过所述化油器本体的内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化油器本体转动;所述油门阀杆组件上固设有第一密封板,所述密封阀门组件上固设有第二密封板;所述化油器本体两侧设有贯穿的进油孔道,所述进油孔道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进行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晓峰,未经郭晓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09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净化景观水体的漂浮湿地
- 下一篇:一种可自由拆卸的人工湿地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