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捷式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7776.1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7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雨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黄岩天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1R13/629;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刘艳玲 |
地址: | 31802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捷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捷式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体以及充电枪,充电桩体右侧端面内设有嵌接槽,嵌接槽顶部的充电桩体内设有第一滑动腔,嵌接槽左侧的充电桩体内设有第二滑动腔,嵌接槽左侧内壁上设有供电槽,第二滑动腔内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左侧端与第一电机连接,第一螺纹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右侧底部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连接杆,连接杆右侧延伸段伸入嵌接槽内,且末端处固定设有卡接组件,卡接组件顶部端面内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凹槽,凹槽前后内壁对称设有卡接滑动槽,凹槽底部的卡接组件内设有锁定槽;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充电枪的自动锁定定位以及自动控制充电枪充电插接工作,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一种便捷式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本身无污染,不排放二氧化碳,没有尾气污染,对于目前排放量高的普通小汽车来说有着节能环保的优势,对于治理环境污染和减少尾气排放相当有利。由于充电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问题之一。
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桩给电动汽车充电时是将充电插头直接插在插座上进行充电,由于充电插头在插座内容易松动,就会产生接触不良,更因为有大电流流经插座,使充电插头很容易损坏。虽然市场上有带机械锁定装置的插头座,但还是有很多缺点,如不能防止人为拔下,充电桩插头锁定功能不好,即在充电的时候仍然可能拔出插头,导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导致充电不足,电动汽车无法正常行驶,另外,现有的充电桩大都是通过人员手动插接,通过人员手动插接存在插接用力不均匀导致充电头损坏,同时存在在插拔时容易产生电弧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捷式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便捷式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体以及充电枪,所述充电桩体右侧端面内设有嵌接槽,所述嵌接槽顶部的所述充电桩体内设有第一滑动腔,所述嵌接槽左侧的所述充电桩体内设有第二滑动腔,所述嵌接槽左侧内壁上设有供电槽,所述第二滑动腔内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左侧端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右侧底部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右侧延伸段伸入所述嵌接槽内,且末端处固定设有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顶部端面内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前后内壁对称设有卡接滑动槽,所述凹槽底部的所述卡接组件内设有锁定槽,所述锁定槽左右两侧内壁对称设有第一滑动槽,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顶壁内均设有导槽,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底壁内均设有第二滑动槽,左侧的所述第二滑动槽与右侧的所述第二滑动槽之间设有凸出部,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槽内均设有锁定滑动块,所述锁定滑动块顶部设有伸入所述导槽内且滑动配合连接的凸出滑动块,所述锁定滑动块靠近所述锁定槽的一侧外表面上设有斜面锁定头,所述锁定滑动块远离所述锁定槽的一侧外表面内设有沉槽所述充电枪包括枪体、导接条、插头部、锁插件和手柄。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动腔底部端与所述嵌接槽顶部端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滑动腔内设有升降挡板,所述升降挡板顶部端面内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顶部与第二电机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凸出滑动块顶部端面内设有滚子,所述滚子与所述导槽内顶壁相抵且滑动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锁定滑动块底部端面靠近所述锁定槽的一侧设有嵌合槽。
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凸出部内设有第三电机,每个所述第二滑动槽内均设有第三螺纹杆,每个所述第三螺纹杆内侧端分别贯穿左右两侧的所述凸出部壁体且与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移动推杆,所述移动推杆向上延伸段伸入所述第一滑动槽内且与所述嵌合槽配合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三螺纹杆螺纹方向反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黄岩天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黄岩天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77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闸控失效监测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瓷砖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