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锆合金包壳管材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04946.0 | 申请日: | 2017-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6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金;易伟;黄照华;潘钱付;蒋明忠;杨忠波;王贯春;邱军;戴训;卓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51220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廖慧敏<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管材 制备 工艺 | ||
1.一种锆合金包壳管材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1)N36锆合金经过熔炼、锻造、淬火后制成挤压锭;
(2)挤压锭热挤压成外径为71~79mm、内径为40~50mm的管坯;
(3)管坯第一道次轧制成外径为50~60mm、壁厚为10~11.5mm的管坯,轧制后退火;
(4)再进行3~4道次冷轧,最后制成包壳管材,相邻两道次冷轧之间进行中间退火;
(5)包壳管材最终去应力退火或最终再结晶退火后制成成品管材;
所述步骤(3)中第一道次轧制的变形量控制在51%~75%,减壁减径比控制在1.2~1.5;所述步骤(4)中每道次冷轧变形量控制在60%~85%,最终道次的冷轧减壁减径比不低于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锆合金包壳管材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步骤为:
在真空自耗电弧炉上进行N36锆合金的三次熔炼,制备出成品N36锆合金铸锭;然后在1000~1150℃条件下将铸锭锻造成外径为180~200mm的棒坯,分切成400mm~600mm长的棒料;将棒料放在1000~1150℃条件下进行均匀化加热保温处理,保温5min~240min后水淬,冷却后的棒料加工成外径为175~195mm的挤压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锆合金包壳管材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化加热保温处理的方式为:
在1000~1150℃进行感应加热,保温5min~20min;或在1000~1150℃条件下进行电阻炉加热,保温100min~24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锆合金包壳管材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
采用玻璃涂层包覆挤压锭,将挤压锭加热至560~680℃,然后挤压成管坯;挤压的速度控制在≤10mm/s,挤压比控制在6~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锆合金包壳管材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挤压锭的加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感应加热至560~680℃,保温5min~20min;另一种是采用电阻炉加热至560~680℃,保温120min~18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锆合金包壳管材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第一道次轧制后的退火温度为540℃~650℃;所述步骤(4)的中间退火的温度为540℃~650℃;所述步骤(5)中的最终去应力退火的温度为400℃~500℃,最终再结晶退火的温度为540℃~6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锆合金包壳管材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和(5)中,累积退火参数A为8.08×10-21h~1.45×10-18h,退火后成品管材中第二相平均尺寸小于100nm;其中累积退火参数A的计算公式为:A=∑tiexp(-Q/RTi),ti为β相淬火后的退火时间变量,Ti为β相淬火后的温度变量,Q为激活能,R为气体常数,Q/R=40000K。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锆合金包壳管材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的成品管材进行精整,精整包括:矫直处理、喷砂处理、抛光处理,所述矫直处理后,成品管材的直线度≤0.25mm/300mm;喷砂处理后,成品管材的内径去除量在2~10μm;抛光处理后,成品管材的外径去除量在5~2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049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封面的激光复合处理方法
- 下一篇:航天用大尺寸薄壁内衬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