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滨岸梯级组合式地表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1402.5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2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邱江平;唐浩;李旭东;邱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昂未环保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2150 上海市崇明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梯级 组合式 地表 径流 污染 控制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滨岸梯级组合式地表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地表径流污染是指在降雨过程中雨水及其形成的径流流经城市地面(如商业区、居住区、停车场、街道等),聚集一系列污染物质(如原油、N、P、有毒物质、有机物等),随之进入水体,污染地表水或地下水。城市地表径流是典型的非点源污染,具有地域范围广、随机性强、成因复杂等特点。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在美国60%的水污染起源于非点源。对城市径流污染的控制是当前水环境研究的重点之一,实现对城市地表径流的有效控制,探求经济有效的城市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
国内外对城市地表径流的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生态护坡及滨岸缓冲带等方式对径流污染物进行处理。蔡婧等人研究了柴笼、灌丛垫、植草3种不同类型的生态护坡对地表径流的延滞作用和污染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生态护坡在控制地表径流污染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滞缓径流水流速和去除泥沙等污染物上。如柴笼对地表径流的平均延滞时间为28.00~33.33min,可拦截80.95%粒径为30.07~111.05μm的悬浮固体,可截留92.58~97.15%的水溶态营养盐和75.75~91.24%的泥沙结合态营养盐;灌丛垫使地表径流进入河道的时间比裸坡滞后9.70~15.33min,可有效截留88.53~92.94%的水溶态营养盐,但其对悬浮颗粒的拦截能力比柴笼和植草护坡弱;植草护坡延滞地表径流的能力不及柴笼和灌丛垫,但其对地表径流中较小粒径的悬浮固体(14.89~52.63μm)(SS)和泥沙结合态营养盐的拦截率分别达到85.93%和80.53~85.33%。唐浩等人的研究发现,滨岸植被缓冲带能有效减少径流污染物入河量,百慕大、高羊茅等草皮缓冲带对SS的拦截率达75%以上,对氮磷等营养性污染物的拦截率约在35~55%,大大减轻了河道面源污染负荷。
整体上看,以往对城市地表径流控制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滨岸带及生态护坡的拦截,缺乏岸上结构型污染控制设施的研究。由于地表径流量大面广,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污染因子复杂,不易收集处理,也不适合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常规的滨岸植物缓冲带占地面积较大,尤其是在各大中城市的建成区,很难找到大面积的滨岸空置区域来建设缓冲带,过短的植被缓冲带又不能满足径流水净化要求。因此,极有必要寻求一种因地制宜的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方法,进一步削减降雨径流污染物入河量,减少河道污染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结构复杂,占用较大的岸地面积,同时工程量较大,整体上需要较大的投资,实用性不强等缺陷,提出一种滨岸梯级组合式地表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方法,利用滨岸陆域地块,设置集水槽和地埋式U型净化装置,能很好的拦截径流水中的悬浮固体,有效净化地表径流的污染物,减少污染物的入河量,并且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滨岸梯级组合式地表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包括:依次相连并埋设于地面下方的集水槽、U型净化装置和溢流管,其中:集水槽的出水口高于溢流管的入水口,溢流管的入水口高于溢流管的出水口;溢流管的出水口通入河道,并高于河道的常水位。
所述的集水槽沿河岸方向每隔一段距离设置。
所述的相邻的集水槽之间的距离根据河岸汇水区域面积及降雨量确定。
所述的集水槽的宽度为25~40cm,深度为40~60cm。
所述的U型净化装置包括:U型槽、填料、折流板和无纺布隔层,其中:无纺布隔层沿U型槽内壁铺设,折流板设置于U型槽的开口内,填料填充于U型槽内。
所述的U型槽的宽度为60~120cm,深度为80~100cm。
所述的折流板为T字型结构。
所述的折流板的底部距离U型槽底部10~15cm。
所述的折流板为PVC材质。
所述的填料为多孔性吸附材料。
所述的无纺布隔层的厚度为1mm,其敷设高度高过填料深度。
所述的溢流管的出水口与河道之间设置草皮缓冲带。
所述的河道在常水位上方种植黄菖蒲,坡道上种植美人蕉。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上述系统的控制方法,污染的地表径流水流入集水槽进行初步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通过集水槽的出水口进入U型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净化后通过溢流管直接入河或者流经草皮缓冲带入河,入河口的湿生植物及沉水植物体系对径流水进一步净化,实现地表径流污染的梯级控制。
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昂未环保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昂未环保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14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式全进风燃烧器
- 下一篇:节能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