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支付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91014.7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3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斌;曾令江;李承敏;包振毅;陈加宽;叶巧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胡彬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金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 特征 支付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支付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被广泛用来完成电子商务中的支付操作。生物特征(如指纹、面部特征和眼睛虹膜等)识别技术作为智能终端的标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终端的解锁、唤醒及移动支付中。尤其生物特征支付功能,不仅可以克服数字密码容易被窃取的弊端,而且具有输入快捷的优势。
现有技术中,在利用生物特征进行支付时,终端在识别验证了生物特征后就完成了支付。而在实际中,用户可能在交易时想反悔,不想继续交易,但是由于生物特征已经验证成功而完成交易,给用户带来了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支付方法及装置,以提高基于生物特征支付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支付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终端进入基于生物特征的支付模式下,根据第一预设支付动作对生物特征进行识别验证;
若所述生物特征验证成功,根据第二预设支付动作执行支付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支付动作对生物特征进行识别验证,包括:
当生物特征感应区域感应到所述生物特征时,对所述生物特征进行识别验证。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第二预设支付动作执行支付操作,包括:
若支付动作与所述第二预设支付动作匹配,则进行支付。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第二预设手势执行支付操作,包括:
若支付动作与所述第二预设支付动作不匹配,则取消支付。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支付装置,该装置包括:
生物特征识别验证模块,用于当终端进入基于生物特征的支付模式下,根据第一预设支付动作对生物特征进行识别验证;
支付操作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生物特征验证成功时,根据第二预设支付动作执行支付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特征识别验证模块,还用于:
当生物特征感应区域感应到所述生物特征时,对所述生物特征进行识别验证。
进一步地,所述支付操作执行模块,还用于:
若支付动作与所述第二预设支付动作匹配,则进行支付。
进一步地,所述支付操作执行模块,还用于:
若支付动作与所述第二预设支付动作不匹配,则取消支付。
本发明实施例,当终端进入基于生物特征的支付模式下后,首先根据第一预设支付动作对生物特征进行识别验证,若生物特征验证成功,则根据第二预设支付动作执行支付操作。现有技术中,在利用生物特征进行支付时,终端在识别验证了生物特征后就完成了支付,没有给用户留下返回的机会,从而给用户带来困扰。本申请中,分别根据用户的第一预设支付动作和第二预设支付动作进行生物特征识别和执行支付动作,使得生物特征在被识别验证完成后,用户仍可以选择继续支付还是取消支付,提高了基于生物特征支付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支付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支付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支付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支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支付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利用生物特征进行支付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终端来执行,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及可以实现生物支付的终端等。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当终端进入基于生物特征的支付模式下,根据第一预设支付动作对生物特征进行识别验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910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