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8315.6 | 申请日: | 201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0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育朋;中山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格日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几年,不仅现有的活动计,就连例如跑步手表等在进行激烈运动时被使用的运动设备,也提高了对活动信息进行感测的需要。而且,还发明了用于将这种活动计或手表(表)等固定于例如被检测体的手腕等上的带。作为这种现有技术,存在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
在前文所述的跑步手表等在进行激烈运动时被使用的运动设备中,有时会由于出汗而使佩戴着带的部分闷热,从而产生瘙痒、疼痛或皮疹等。因此,需要提高带的佩戴部位的透气性,以便不易产生闷热。
作为提高带的佩戴部位的透气性的一般方法,存在有通过在带上开设多个贯穿的孔,从而使皮肤的一部分从带间露出,进而与空气接触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由于由贯穿孔和带的背面形成的棱线与皮肤接触,因此,在将带系得较紧的情况下,有时孔的形状会在皮肤上留下痕迹。不仅如此,由于有时会沿着该孔形状的纹路而产生瘙痒或疼痛,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仅采取开孔的措施是不充分的。
另外,当开设多个孔时,有时也会对外观造成影响,从而使品位下降。虽然对于运动时佩戴的运动手表而言不成问题,但在例如会议或商务会谈等社会活动的场合或普通生活中所使用的活动量计之类的设备中,外观也是很重要的。
针对这些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并没有关于腕式手表型的生物体信息测量装置的佩戴感的记载。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有关手表的带的形状的各种方式,但并未提及以外壳部不动的方式牢靠地固定在手腕上的情况、长时间持续佩戴的情况等只有生物体信息测量装置才有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106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7-2133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几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可抑制佩戴带时的不舒适感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等。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包括用于佩戴于被检测体上的带,所述带具有:多个嵌合孔;第一面,其为在佩戴时朝向所述被检测体侧的面;第二面,其为在所述佩戴时朝向与所述被检测体相反的一侧的面,所述带的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中的所述第一面侧的轮廓线具有凸部,在将与所述第二面对应的面设为基准面,并将所述第一面中的与所述嵌合孔相对应的位置设为孔位置的情况下,从所述基准面到所述孔位置的高度低于从所述基准面到所述凸部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带的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中的第一面侧的轮廓线具有凸部,从与带的第二面相对应的基准面到第一面侧的孔位置的高度低于从基准面到凸部的高度。因此,在带的佩戴时与第一面的凸部相对应的区域与被检测体的佩戴部位抵接,从而在第一面中形成不与被检测体抵接的区域,由此提高透气性。因此,能够抑制佩戴带时的不舒适感。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带的沿着所述短边方向的所述截面中的所述第一面侧的所述轮廓线具有所述凸部和凹部。
由此,在被检测体佩戴了带时,能够在第一面的与轮廓线的凹部相对应的区域和被检测体的佩戴部位之间形成间隙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将从所述基准面到所述孔位置的高度设为h1,将从所述基准面到所述凸部的高度设为h2,并将从所述基准面到所述凹部的高度设为h3的情况下,h2>h1>h3。
由此,能够在带的沿着短边方向的截面上,形成相对于基准面而与嵌合孔相比隆起的区域和相对于基准面而与嵌合孔相比凹陷的区域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带具有与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交叉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在将所述第一面中与所述第一侧面以及所述第二侧面相对应的位置设为侧面位置,将从所述基准面到所述凸部的高度设为h2,并将从所述基准面到所述侧面位置的高度设为h4的情况下,h2>h4。
由此,能够对例如带的侧面的第一面侧的轮廓线在带的佩戴时与被检测体的佩戴部位抵接,而使被检测体感到疼痛或在皮肤上留下带的痕迹的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将从所述基准面到所述凹部的高度设为h3的情况下,h2>h4>h3。
由此,能够在例如带的短边方向的截面中,将带的侧面距基准面的高度设为固定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0.10mm≤(h2-h1)≤1.0mm。
由此,能够在确保带的薄度的同时在带与被检测体的皮肤之间形成空气的进入通道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83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