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作用气动复位电开式执行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63790.6 | 申请日: | 201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7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陆应海;李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富尚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122 | 分类号: | F16K31/122;F16K31/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永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17 | 代理人: | 许传秀 |
地址: | 311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用 气动 复位 电开式 执行机构 | ||
本发明为双作用气动复位电开式执行机构,包括气缸部件,所述气缸部件的上端设有液压缸部件,所述气缸部件的下端设有连接轴,所述气缸部件包括活塞,所述活塞将气缸部件分为上气室和下气室,所述活塞中间设有推杆,所述推杆上端与液压缸部件的液压连接杆连接,所述气缸部件与主气源管道连接,所述气缸部件的侧面设有气包,所述气包一端与主气源管道连接,一端与气缸连接。本发明双作用气动复位电开式执行机构,没有弹簧结构,不用克服弹簧力,气缸直径小,推力大;气动复位,复位速度快,节约制造成本,节省安装空间;同时由于设计了阀门储气包,在失气状态下,可临时提供阀门动作所需要的气源,开关2~3次,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阀门执行机构。
背景技术
阀门是在流体系统中,用来控制流体的方向、压力、流量的装置,是使配管和设备内的介质(液体、气体、粉末)流动或停止并能控制其流量的装置。阀门的控制可采用多种传动方式,如手动、电动、液动、气动、涡轮、电磁动、电磁液动、电液动、气液动、正齿轮、伞齿轮驱动等。
传统的气动执行机构如果发生气源停止送气的情况,会发生阀门不受控制,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双作用气动复位电开式执行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突发气源停止送气的情况,会发生阀门不受控制,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双作用气动复位电开式执行机构,包括气缸部件,所述气缸部件的上端设有液压缸部件,所述气缸部件的下端设有连接轴,所述气缸部件包括活塞,所述活塞将气缸部件分为上气室和下气室,所述活塞中间设有推杆,所述推杆上端与液压缸部件的液压连接杆连接,所述气缸部件与主气源管道连接,所述气缸部件的侧面设有气包,所述气包一端与主气源管道连接,一端与气缸连接。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气缸与主气源管道之间通过电磁控制结构控制,所述电磁控制结构包括电磁阀、气控阀B、气控阀C,所述电磁阀与气源信号口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气控阀B和气控阀C连接;所述主气源管道分为两个支气源管道,支气源管道分别与上气室和下气室连接,气控阀B和气控阀C分别位于两个支气源管道上,所述气控阀B、气控阀C上设有排气口。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主气源管道与气包之间设有单向阀。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主气源管道上设有气控阀A,所述气控阀A与信号压力管连接,所述气控阀A与主气源管道之间设有气包,所述气控阀A与主气源管道反向连接,连接处为管道三通处。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管道三通处的前端设有气锁阀。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管道三通处的后端主气源管道上设有空气过滤减压器。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推杆与气缸的下端气缸底板之间设有导向套。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推杆与活塞之间设有导向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双作用气动复位电开式执行机构,没有弹簧结构,不用克服弹簧力,气缸直径小,推力大;气动复位,复位速度快,节约制造成本,节省安装空间;同时由于设计了阀门储气包,在失气状态下,可临时提供阀门动作所需要的气源,开关2~3次,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2、所述单向阀控制气包和主气源管道,使气包内的气源始终保持饱和状态;
3、所述气锁阀控制主气路,使主气路在失气状态下,气包内气体不回流至主气路,使气包正常工作;
4、所述气控阀A,气包气路在气源正常工作状态下,阀门关闭,保持备用状态,失气时,气控阀自动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富尚阀门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富尚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637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梅花)
- 下一篇:前组合灯(HYQD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