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焙烧炉烟气连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5038.7 | 申请日: | 201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1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善红;刘朝东;王楠;许海飞;崔银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3J1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1 | 代理人: | 张立新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形外壳 弧形外壳 腔体 焙烧炉烟气 连通装置 逐渐变大 火道 工艺参数控制 弧形中心线 同一水平线 电耗 调温控制 端部弯头 环形烟道 火道烟气 平衡作用 上升烟道 筒体上部 筒体下部 压力损失 烟气流动 优点效果 逐渐变小 波纹管 均匀性 连接件 双变径 烟气量 烟气 连通 体内 进口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焙烧炉烟气连通装置。筒体下部的火道烟气进口侧采用方形外壳,筒体上部采用弧形外壳,沿烟气流动方向上方形外壳的腔体和弧形外壳的腔体的体积均逐渐发生变化,方形外壳的腔体体积逐渐变小,弧形外壳腔体体积逐渐变大,弧形外壳的弧形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筒体总体积随着烟气量的增加而逐渐变大,方形外壳通过连接件与波纹管连通,筒体内的烟气最后通过端部弯头连接环形烟道的上升烟道。本发明的优点效果:本发明的方形外壳和弧形外壳采用双变径结构,不仅能大幅降低了总体压力损失,降低电耗,而且能使得各个火道之间的压力在装置本身就能有较好的平衡作用,方便调温控制。保证各火道工艺参数控制的均匀性,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连通装置,尤其涉及炭素行业生产铝用阳极、阴极、电极以及炭素石墨化材料焙烧炉用的焙烧炉烟气连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解铝产能西移以及大型电解槽的使用,预焙阳极产能也逐年增加。同时随着原材料价格提升以及电解铝成本压力的增加,阳极的节能降耗技术成为了重点研究课题。对于敞开式焙烧炉而言,通过超大型的焙烧炉建设不仅可以降低一次投资,而且能大幅降低单位产能的能耗水平。生产实践表明:大型焙烧炉能耗已经得到大幅降低,但是由于火道数量多,传统的烟气连通装置(排烟架)存在压损大,各火道压力不平衡等弊端,已经不再适应这种多火道大型焙烧炉的应用,需要开发一种新的烟气连通装置来降低装置负压,并且平衡各火道负压。
为了解决传统烟气连通装置的诸多弊端,同时设计上更利于焙烧炉生产,发明一种焙烧炉烟气连通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焙烧炉烟气连通装置,目的是为了降低烟气从火道进入环形烟道过程中烟气连通装置的压力损失,一方面可以优化焙烧炉工艺制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净化风机能耗;平衡各个火道之间的压力,使得第一火道至第N火道的压力在连通装置内的分布做到基本平衡。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焙烧炉烟气连通装置,筒体下部的火道烟气进口侧采用方形外壳,筒体上部采用弧形外壳,沿烟气流动方向上方形外壳的腔体和弧形外壳的腔体的体积均逐渐发生变化,方形外壳的腔体体积逐渐变小,弧形外壳腔体体积逐渐变大,弧形外壳的弧形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筒体总体积随着烟气量的增加而逐渐变大,方形外壳通过连接件与波纹管连通,筒体内的烟气最后通过端部弯头连接环形烟道的上升烟道。
方形外壳和弧形外壳采用焊接方式相连接。
弧形外壳设置在焙烧炉横墙上或设置在第一个预热炉室火道的火孔位置。
连接件与波纹管之间设有阀门。
阀门为翻板阀,翻板阀的转动轴设置在连接件壳体外侧面,采用电动执行器控制阀门开关位置。
连接件设置方向为顺着水平气流方向旋转30-60°。
端部弯头采用弧形结构。
在筒体的小端面设置检修门。
在筒体的大端面设有电控柜,在筒体的中部设有吊装件。
吊装件设置在连通装置的重心处。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本发明的方形外壳和弧形外壳采用双变径结构,不仅能大幅降低了总体压力损失,降低电耗,而且能使得各个火道之间的压力在装置本身就能有较好的平衡作用,方便调温控制。保证各火道工艺参数控制的均匀性,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方形外壳;2、弧形外壳;3、阀门;4、执行器;5、连接件;6、端部弯头;7、波纹管;8、检修门;9、吊装件;10、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50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