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径向剪切分离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53399.8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60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智;朱海荣;曹庆;陈启会;吕进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H01R13/52;H01R13/523;H01R13/627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项军 |
地址: | 31005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径向 剪切 分离 连接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径向剪切分离电连接器,包括插头、插座和剪切头,剪切头包括第一绝缘体和连接螺帽,第一绝缘体通过销套与连接螺帽相连,第一绝缘体上设有连接螺栓,连接螺帽上设有端面,端面与插头密封连接,连接螺帽与插座密封连接,端面与插头连接处设有剪切面,销套上设有剪切口;本发明的优点:通过端面与插头的密封连接、连接螺帽与插座的密封连接,实现了整个电连接器的密封防水效果,有利于电连接器的快速分离,通过销套上设有的剪切口,剪切分离时只需施加在电连接器上的作用力大于剪切口的剪断力就可以快速实现电连接器的径向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径向剪切分离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水下分离电连接器是分离脱落电连接器的一个关键技术,国内外常用的结构为轴向分离的水下分离电连接器。轴向分离的水下分离电连接器,是通过在插头与插座之间设计连接与分离机构,并设计有水下平衡结构,可以实现水下插头与插座连接时的密封防水,及根据需要进行水下分离的功能,缺点是:一、在分离过程中需要设计专用的水下机械动力驱动装置,先驱动连接机构运动一部分,以便通过水下平衡结构,使电连接器内、外部水的压力达到平衡,再继续驱动连接机构解锁分离,分离过程复杂且时间长;二、只能实现水下轴向分离,不能实现水下径向分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对水下分离脱落电连接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传统环境下水下轴向分离要求,进一步提出了为减小安装空间,去除水下机械动力驱动装置,采用径向分离方式,实现水下径向分离的电连接器,即电连接器具有水下径向分离功能。传统的轴向分离方式的水下分离电连接器由于不具有水下径向分离功能而不能满足型号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水下径向剪切分离电连接器,解决现有水下轴向分离方式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下径向剪切分离电连接器,包括插头、插座和剪切头,剪切头包括第一绝缘体和连接螺帽,第一绝缘体通过销套与连接螺帽相连,第一绝缘体上设有与插头相连的连接螺栓,连接螺帽上设有端面,端面与插头密封连接,连接螺帽与插座密封连接,端面与插头连接处设有电连接器径向剪切分离的剪切面,销套上设有用于电连接器径向剪切分离的剪切口,且剪切口的上端与端面平齐;
插头上设有接触件,接触件的底端设有第一接触端,连接螺帽上设有触点插针,触点插针包括第二接触端和插针端,插座上设有与插针端配合的插孔,第一绝缘体上设有用于电连接器整体电路导通的弹簧针,通过弹簧针的顶端与第一接触端接触,弹簧针的底端与第二接触端接触,插针端与插孔接触来触发电连接器整体的电路导通。
优选的,弹簧针的上端设有与第一接触端接触的第一触点,弹簧针的下端设有与第二接触端接触的第二触点,第一触点依靠弹簧针受到向下的压力向下运动,第二触点依靠弹簧针受到向上的压力向上运动,通过剪切头与插头安装时插头对弹簧针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使弹簧针向下运行来触发弹簧针上的第一触点与第一接触端接触导通,通过剪切头与插座安装时插座对弹簧针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使弹簧针向上运动来触发弹簧针上的第二接触端与第二接触端接触导通,能保证插头、剪切头和插座连接时的可靠性。
优选的,插头包括插头壳体和第二绝缘体,第二绝缘体上设有用于插头密封防水的第一聚氨酯胶,第一聚氨酯胶和第二绝缘体均设置在插头壳体内,所述接触件设置在第二绝缘体上,第二绝缘体上设有与连接螺栓相配合的螺套,插头壳体上设有密封垫,连接螺栓与螺套连接时通过密封垫与端面接触实现插头与剪切头连接处的密封防水,第一聚氨酯胶的设置保证了插头整体的密封防水性能,通过螺套与连接螺栓配合,连接可靠,安装拆卸方便,且连接过程中,通过密封垫与端面接触,使端面挤压密封垫使密封垫压缩实现了插头与剪切头连接处的密封防水,密封性能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33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