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石生产PVC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9232.1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7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14/06 | 分类号: | C08F114/06;C07C17/08;C07C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学强;罗满 |
地址: | 614899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石 生产 pvc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石生产PVC的工艺,其特点在于将从乙炔发生器出来的电石渣浆溢流入沉降池内进行沉降,底部渣浆排出另作它用,上部清液经降温冷却后返回乙炔发生器内作为电石制备乙炔用反应用水;用于乙炔气除尘冷却后的废水返回乙炔发生器内作为电石制备乙炔用反应用水;从转化器壳层出来的热水经换热器交换热量后进入蒸汽吸收塔上部吸收热水槽蒸发的热量后自流入热水槽,换热器在其它工序中使用。本发明充分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避免了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且合理利用了氯乙烯的转化热量,节能降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石生产PVC的工艺,属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简称PVC,是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是氯乙烯的均聚物,物理外观为白色粉末,无毒、无臭,其化学稳定性很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聚氯乙烯树脂是五大通用树脂中用量最大的品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高铁、船舶、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诸多领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普遍采用的制备PVC的工艺有两种,即电石乙炔法和石油乙烯氧氯化法。
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均采用石油乙烯氧氯化法来制备PVC,我国由于受“贫油”现状的限制,使乙烯法路线发展受阻,加之我国中西部蓝碳、石灰石、岩盐储量较大,采用电石乙炔法工艺当地建厂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国内许多新建和扩建的PVC工程仍多为电石乙炔法工艺。目前,我国采用电石乙炔法生产的PVC占总产量的80%。
电石乙炔法制备PVC的工艺路线是用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气,乙炔再与氯化氢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VCM),最后聚合得到PVC。而在电石与水生成乙炔这一制备工序中,会产生大量的电石渣浆,经机械压干后,固体电石渣可替代石灰综合利用于公路建设等,清液部分(上清液)碱性高且含硫、磷等化学成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乙炔气需要经过除尘、脱硫、净化等工序后再与氯化氢反应,这些工序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传统工艺是将其直接排放,而这些废水中仍含有硫、磷等对环境污染极大的物质,因此传统工艺中废水的处理不仅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同时在氯乙烯转化合成环节,乙炔与氯化氢在转化器中完成氯乙烯的合成,其转化产生的热量通过转化器壳层热水带走,汇入热水槽后产生汽化,不仅造成了热量的浪费,同时由于汇入的热水温度过高使热水槽过量蒸发,从而大大增加了热水槽脱盐水的补水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石生产PVC的工艺,充分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避免了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且合理利用了氯乙烯的转化热量,节能降耗。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电石生产PVC的工艺,包括电石与水在乙炔发生器内反应生成乙炔气,乙炔气依次经过除尘冷却、脱硫、清净工序后进入转化器与与氯化氢气体加成反应生成粗氯乙烯气体,粗氯乙烯气体经脱汞、回收酸、碱洗、精馏后得到精氯乙烯气体,然后精氯乙烯气体进入聚合釜内发生聚合反应得到聚氯乙烯,其特征在于:从乙炔发生器出来的电石渣浆溢流入沉降池内进行沉降,底部渣浆排出另作它用,上部清液经降温冷却后返回乙炔发生器内作为电石制备乙炔用反应用水;用于乙炔气除尘冷却后的废水返回乙炔发生器内作为电石制备乙炔用反应用水;从转化器壳层出来的热水经换热器交换热量后进入蒸汽吸收塔上部吸收热水槽蒸发的热量后自流入热水槽,换热器在其它工序中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乙炔气脱硫工序产生的废水返回乙炔发生器内作为电石制备乙炔用反应用水。
进一步的,所述乙炔气清净工序产生的废水返回乙炔发生器内作为电石制备乙炔用反应用水。
进一步的,所述乙炔气清净工序产生的废水一部分返回除尘冷却工序和脱硫工序作为除尘冷却用水和脱硫用水,一部分返回乙炔发生器内作为电石制备乙炔用反应用水。
进一步的,所有工序中使用的机封废水可用作电石制备乙炔用反应用水的补充用水。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渣浆排出另作它用是指送往水泥厂制水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92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