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产、广适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97138.9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1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刘钊;赵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潘宏伟 |
地址: | 2336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产 广适型 小麦 新品种 选育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产、广适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小麦种植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淮北平原麦豆、玉米两熟制和沿淮麦、水稻二熟制。淮北地区,小麦一般在9月底至10月中旬进行条播种植;沿淮地区,小麦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中旬进行条、撒播种植,在这种种植模式中,要求小麦能迟播早熟,以有利于前作水稻收获。而淮北地区,在5月下旬6月上旬小麦收获,此种植模式中,要求小麦能早播早中熟。由于多种原因,目前还没有哪个高产小麦品种能够真正做到全面覆盖这两种生态类型。
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光、热资源比较优越,小麦生长季节总降雨量较适宜,该区是北亚热带至暖温带的过渡带,兼有南北方气候特点,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农业气候区。同时整个淮北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相对落差30米左右,造成地下水位明显不同,肥料的利用及小麦根系的发育都明显不同。
因此急须开发一种对两种生态类型均有较好适应性的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以实现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产、广适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及应用,解决了开发了一种对两种生态类型均有较好适应性的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以实现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产、广适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亲本种植:第一年10月5-20日之间种植亲本,选择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收获得到F1种子;
第二步,F1的种植:第二年10月5日前对F1播种,种植在35个氮以上肥力水平田块,选择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收获得到F2种子;
第三步,F2的种植:第三年10月5-15日适播期内对F2播种,种植在35个氮以上肥力水平田块,选择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收获得到F3种子;
第四步,F3的种植:第四年10月1-10日播种F3,种植在20个氮以下肥力水平田块,选择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收获得到F4种子;
第五步,F4的种植:第五年10月25-30日播种F4,种植在35个氮以上肥力水平田块,选择适应性高、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收获得到F5种子;
第六步,F5的种植:第六年10月5-15日播种F5,种植在35个氮以上肥力水平田块,选择适应性高、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收获得到F6种子;
第七步,F6的种植:第七年10月25-30日播种F6,种植在20个氮以下肥力水平田块,淘汰掉不太适应的类型,选择适应性高、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收获得到F7种子,F7即为小麦新品种。
优选的,上述选育方法中,F1播种的时间为9月25日-10月5日。
优选的,上述选育方法中,第一步中种植的亲本为:以百农3217×淮麦18杂交得到的性状优良的小麦植株为母本,以鲁麦21为父本;对应的第七步得到的小麦新品种命名为涡麦99。
本发明的还提供了上述选育方法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及周边地区选育小麦新品种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高产、广适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高低肥(不同氮肥力水平田块)、早晚播(不同播种时间)轮替穿梭进行广适性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通过不同肥力播期之间的反复选育,增加了中选材料对不同播期及肥力变化的适应性,也就适应了不同生态类型及种植模式对小麦品种不同要求,增加它的推广应用范围,既可用于淮北、又可用于沿淮,甚至可能在整个黄淮南部10月初至11月底之期间任何时候播种都能获得理想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71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