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壳内置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4714.6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0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沈峰;龚春鸣;张圣君;孟现珂;费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5/18 | 分类号: | G21C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技城国***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换热器 安全壳 下联箱 上联箱 排管 下端 方向延伸 换热能力 换热效果 上端折弯 占用空间 非能动 流体 成排 导出 换热 内壳 竖直 折弯 紧凑 整洁 外部 进口 流动 出口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壳内置换热器,包括:下联箱、上联箱和多个排管,下联箱上设有内置换热器进口,上联箱与下联箱相对地设在下联箱上方,上联箱上设有内置换热器出口,多个排管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成排地设在下联箱和上联箱之间,多个排管的下端折弯与下联箱的至少一侧相连,多个排管的上端折弯与上联箱的至少一侧相连。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壳内置换热器,安全壳内置换热器内的流体由下端向上端流动,与安全壳内置换热器外部进行换热,提高了换热效果,可以实现将安全内壳内的热量非能动地导出,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该安全壳内置换热器不仅结构简单、紧凑,且外形整洁、在提高换热能力的情况下节省了内置换热器的占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设置在反应堆安全壳内部用于在反应堆发生事故时能够长期非能动地导出安全壳内热量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核反应堆发生事故时,需要将安全壳内的热量导出,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向安全壳喷淋冷却水的方法导出热量。但是这种喷淋冷却需要设置大的冷却水箱,水量有限,限制了冷却时间,无法真正做到无时限冷却。为此,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在安全壳内外设置空冷器形成换热系统,其中设在安全壳内部的换热器通常称为内置换热器。相关技术中的安全壳内置换热器的换热管数量较多,占用的空间较大,影响核电厂安全壳非能动换热能力,并且结构比较复杂、不紧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安全壳内置换热器,该安全壳内置换热器的结构简单、紧凑,热交换效果好,节省空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壳内置换热器,包括:下联箱、上联箱和多个排管,所述下联箱上设有内置换热器进口,所述上联箱与所述下联箱相对地设在所述下联箱上方,所述上联箱上设有内置换热器出口,多个所述排管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成排地设在所述下联箱和所述上联箱之间,多个所述排管的下端折弯与所述下联箱的至少一侧相连,多个所述排管的上端折弯与所述上联箱的至少一侧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壳内置换热器,通过在上联箱和下联箱之间设置多个排管,多个排管的下端折弯与下联箱的至少一侧相连,多个排管的上端折弯与上联箱的至少一侧相连,安全壳内置换热器内部的流体由下联箱、多个排管流向上联箱,即安全壳内置换热器内的流体由下端向上端流动,与安全壳内置换热器外部进行换热,提高了换热效果,可以实现将安全内壳内的热量非能动地导出,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该安全壳内置换热器不仅结构简单、紧凑,且外形整洁、在提高换热能力的情况下节省了安全壳内置换热器的占用空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壳内置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联箱和所述上联箱分别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直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联箱和所述上联箱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排管,位于所述上联箱和所述下联箱一侧的所述排管的下端和上端分别折弯与所述下联箱和所述上联箱的一侧相连,位于所述上联箱和所述下联箱另一侧的所述排管的下端和上端分别折弯与所述下联箱和所述上联箱的另一侧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置换热器进口位于所述下联箱的中部的下方,所述内置换热器出口位于所述上联箱的中部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置换热器进口和所述内置换热器出口将所述上联箱左右两端的所述排管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上联箱和所述下联箱的同一侧的所述排管包括内侧排管和外侧排管,所述外侧排管的上端折弯与所述上联箱的连接部位于所述内侧排管的上端折弯与所述上联箱的连接部的上方,所述外侧排管的下端折弯与所述下联箱的连接部位于所述内侧排管的下端折弯与所述下联箱的连接部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侧排管的每个所述排管与所述外侧排管的每个所述排管在水平方向上错开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47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