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高发光强度的绿色荧光标记的铽/锶共掺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4077.2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86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殷海荣;刘晶;李艳肖;白建光;张森;唐元元;王宇飞;张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25/32 | 分类号: | C01B25/32;B82Y30/00;B82Y40/00;C09K11/71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齐书田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发光强度 绿色 荧光 标记 锶共掺 羟基 磷灰石 纳米 粒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绿色荧光标记性能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发光强度的绿色荧光标记的铽/锶共掺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荧光成像材料在生物成像、药物输送、光动力疗法以及疾病诊断治疗等生物医学应用上具有重要作用。常用的荧光成像材料种类繁多,但有机荧光分子材料容易发生光漂白和光解,半导体量子点材料化学稳定性较差,且有毒性。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HA/HAp],是人体和动物骨骼组织中的主要无机组成成分,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羟基磷灰石的结构为六方晶系,其结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其晶格中的Ca2+,PO43-以及OH-可以被其他离子取代,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产物,这使其成为高性能特种应用生物材料的良好掺杂基体。将掺杂改性后的羟基磷灰石作为稀土离子的发光基体,这种方法制备得到的荧光材料在荧光强度、荧光寿命等方面的性能均优于纯羟基磷灰石基体。
稀土离子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离子,当其以掺杂离子进入到其他物质的晶格中时,常会赋予原物质新的光、电等性能。稀土Tb3+是镧系元素中的一员,在紫外灯照射下呈现绿光,其离子半径为0.092nm(小于Ca2+离子半径0.099nm),在羟基磷灰石基体中可以取代Ca2+,从而形成具有发光性能的稀土掺杂羟基磷灰石,可以用做生物荧光探针。
但常规的稀土离子掺杂羟基磷灰石荧光探针会发生荧光猝灭现象,且稀土含量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发光强度的绿色荧光标记的铽/锶共掺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制备的Tb3+/Sr2+共掺羟基磷灰石荧光纳米材料,相比Tb3+掺杂羟基磷灰石,其荧光发光强度更高且颜色更加明显,且荧光寿命更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具有高发光强度的绿色荧光标记的Tb3+/Sr2+共掺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Tb4O7固体粉末,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浓硝酸,进行水浴加热,待硝酸充分挥发后加入去离子水,继续蒸发直至结晶形成Tb(NO3)3晶体,然后用去离子水配制并定容得到硝酸铽溶液;
(2)取硝酸钙、硝酸锶、磷酸氢二铵以及氢氧化钠并用去离子水溶解配成溶液,将(1)中所制备的硝酸铽溶液与硝酸钙溶液、硝酸锶溶液混合均匀,并将磷酸氢二铵溶液滴加到上述混合溶液中,待充分混合均匀后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14,待pH值稳定后充分搅拌得到溶液A;
(3)将溶液A静置陈化,然后进行洗涤、抽滤、干燥、研磨,即得到具有高发光强度的绿色荧光标记的Tb3+/Sr2+共掺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其中Tb3+/Sr2+共掺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满足以下摩尔比:(Tb3++Ca2++Sr2+)/P=1.67。
进一步地,步骤(1)中水浴加热的温度为85℃。
进一步地,步骤(1)中硝酸铽溶液的浓度为0.5mol/L。
进一步地,步骤(2)中硝酸钙溶液的浓度为0.5mol/L,硝酸锶溶液的浓度为0.5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的浓度为0.6mol/L。
进一步地,步骤(2)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2mol/L。
进一步地,步骤(2)中待pH值稳定后充分搅拌4h得到溶液A。
进一步地,Tb3+/Sr2+共掺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中Sr2+和Ca2+的摩尔比为(1-9):(9-1)。
进一步地,步骤(3)中静置陈化的温度为80℃,时间为24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40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