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改性纤维级聚苯硫醚树脂切片中纳米材料含量的测试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81372.2 申请日: 2017-03-24
公开(公告)号: CN106840953B 公开(公告)日: 2019-04-05
发明(设计)人: 李文俊;樊海彬;张志刚;孙研;杨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金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N5/04 分类号: G01N5/04
代理公司: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代理人: 朱伟军
地址: 215531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纳米 改性纤维 级聚苯硫醚 树脂 切片 材料 含量 测试 方法
【说明书】:

一种纳米改性纤维级聚苯硫醚树脂切片中纳米材料含量的测试方法,取第一、第二和第三容器并放入真空烘箱内烘燥,出真空烘箱并称重;称取改性前的聚苯硫醚树脂作为第一材料并装入第一容器,称取改性后的含有纳米材料的改性聚苯硫醚树脂切片作为第二材料并装入第二容器,称取纳米材料作为第三材料并装入第三容器;将盛有第一、第二及第三材料的第一、第二、第三容器引入真空烘箱烘燥,出真空烘箱,分别一并称重;将上述容器引入灰化器中,在灰化器梯度升温下,得到第一、第二灰化物及第三材料的保留物;将第一灰化物连同第一容器称重,第二灰化物连同第二容器称重,保留物连同第三容器称重,经计算,得到纳米材料含量。操作简便,保障测试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中的添加物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改性纤维级聚苯硫醚树脂切片中纳米材料含量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前述的聚苯硫醚的英文全称为:Polyphenylene Sulfide(简称PPS)。聚苯硫醚纤维由美国菲利浦(Philip)石油公司首先研制成功,该公司于1973年实现了PPS树脂的工业化生产,1979年研制出纤维级的PPS树脂,1983年PPS短纤维工业化,随后,日本东洋纺、东丽、帝人和德国拜耳公司也相继开发和生产出聚苯硫醚纤维。

聚苯硫醚可制成长丝和短纤维,由于其具有较好的纺织加工性能和优良的耐化学性、热稳定性、耐高温性(熔点达285℃)和阻燃,因而在环境保护、烟道和化学工业高温过滤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如热电厂燃煤锅炉、垃圾焚烧、水泥厂高温烟道过滤袋、化学工业中的耐腐蚀滤布、造纸工业和电气工业中的干燥带、针刺毡;特殊电缆包复层;宇航工业中的阻燃织物等等。

如业界所知,聚苯硫醚短纤维都是通过聚苯硫醚树脂直接造粒成切片,干燥后纺丝制备的短纤维,这种切片在干燥纺丝过程中容易氧化,影响可纺性,其短纤维抗氧化性能差,使用寿命短。为了提高聚苯硫醚的抗氧化性、可纺性及最终纤维产品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因而普遍进行纳米改性,例如加入抗氧剂,抗氧剂的典型的材料如四(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季戊四醇酯(即抗氧剂1010)、硫代二乙撑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即抗氧剂1035)以及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即抗氧剂1098)。

在聚苯硫醚树脂中加入纳米级材料如稳定剂、阻燃剂以及前述的抗氧剂的技术信息可在并非限于例举的以下专利文献中见诸:CN1667044A(一种加入芳香族磷酸酯和聚苯氧系树脂的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CN1253149A(一种加入环氧硅烷化合物及高组份无机、有机纤维的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CN1272124A(采用氧化锌须晶和玻璃纤维或碳纤维与聚苯硫醚(PPS)树脂进行共混纤维级聚苯硫醚树脂切片的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CN102634210B(一种纤维级聚苯硫醚树脂切片的制造工艺)和EP103261(一种聚苯硫醚树脂的纯化方法),等等。

进而如业界所知,由于纳米材料如前述抗氧剂在聚苯硫醚树脂中的加入量必须是节制的,因为加入量的多少会对可纺性、纤维的耐氧化、耐高温性能等产生影响,因而需对含量精确控制,而精确控制的依据来自于具体的测试与分析结果。但是鉴于聚苯硫醚无法由有机或无机溶剂将其溶解,因而常规的溶解法测试则无能为力。用其它方法如X射线射图谱分析方法,因需依赖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及专业的分析技术人员,于是对于面广量大的纤维生产厂商而言无力承受。目前,通常是以计算添加量来判定实际含量,但是由于使用的该纳米材料质量较轻,在改性添加过程中,极易漂浮,从而造成理论添加量与实际含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探索与反复的尝试,终于找到了解决前述技术问题的办法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13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