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负氧离子和UV光催化组合的室内除臭杀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7378.2 | 申请日: | 2017-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29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江沛芸;江军;沈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沛芸 |
主分类号: | A61L9/22 | 分类号: | A61L9/22;A61L9/20;A61L10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负 离子 uv 光催化 组合 室内 除臭 杀菌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是针对现有的室内除臭杀菌装置速度慢而提供的一种正负氧离子和UV光催化组合的室内除臭杀菌装置。包括机壳、进风口、出风口、风机、UV光催化灯管、正负氧离子发生器,机壳通过第一风向导流板及第二风向导流板分隔成三个相互独立的腔体,进风口设于第一腔体的机壳上,出风口设于第二腔体的机壳上,风机安装在与进风口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内,风机的出风口连通至第二腔体,UV光催化灯管安装在第一风向导流板上,正负氧离子发生器设于UV光催化灯管下方的出风口内。本发明广泛应用于室内各种污染气体净化,能耗约为传统技术的二分之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负氧离子和UV光催化组合的室内除臭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室内空气除臭杀菌一般都是采用臭氧、紫光灯、二氧化氯喷雾等技术来实现除臭和杀菌,其不仅效果不佳、速度慢,而且不能人机共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快速、高效率的室内空气除臭杀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室内除臭杀菌装置效果不佳、速度慢而提供的一种正负氧离子和UV光催化组合的室内除臭杀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正负氧离子和UV光催化组合的室内除臭杀菌装置,包括机壳、开设于机壳上的进风口、开设于机壳上的出风口,所述的机壳由第一风向导流板及第二风向导流板分隔成三个相互独立的腔体,即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进风口设于第一腔体的机壳上,出风口设于第二腔体的机壳上,还包括设于机壳内将进风口的室内污染空气吸入并推送至第二腔体内的风机、设于机壳内位于风机出风口处的UV光催化灯管、设于机壳内位于出风口内的正负氧离子发生器,风机通过安装板安装在机壳内顶部,风机安装在与进风口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内,风机的出风口连通至第二腔体,UV光催化灯管安装在第一风向导流板上,正负氧离子发生器设于UV光催化灯管下方的出风口内。
所述的正负氧离子发生器安装在第二风向导流板上,正负氧离子发生器位于出风口内,在第三腔体内的机壳上安装有定时器以及电源接入端,定时器连接在电源接入端的电路中,电源接入端连接风机以及UV光催化灯管和正负氧离子发生器。
所述的电源接入端为电源输入插座。
在第二腔体内设有沿机壳内壁设置的用于保护输电线路的通道,该通道为圆管或方管,该通道一端延伸至第一腔体内,另一端延伸至第三腔体内,该通道与机壳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双向二次循环净化提高除臭杀菌功效,并可根据净化空间容积及污染浓度增加UV紫光灯管数量或提高正负氧离子的发生量或正负发生量的比例及功率,UV光催化灯管和正负氧离子发生器分别安装于腔体内的风机出风口前端,其中正负氧离子发生器耗电仅10W,装置采用定时器自动设置运行。正负氧离子和UV光催化产生的O+、O–氧离子和光催化产生的氢氧基OH–及微量的臭氧O3吹入净化空间主动净化污染空气,吸入的污染空气在第二腔体内先进行第一次净化,因此形成双向二次净化,极大的提高了净化功效,该专利克服了现有的除臭杀菌都是采用臭氧、紫光灯、二氧化氯喷雾等技术来实现除臭和杀菌,其不仅效果不佳、速度慢,而且不能人机共存的弊端,净化速度约为臭氧的10余倍。本发明广泛应用于室内各种污染气体净化,能耗约为传统技术的二分之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沛芸,未经江沛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73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