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偏远山区救灾专用的直升机布设缆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75767.1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6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郭春标;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中心科技工业区B区21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偏远 山区 救灾 专用 直升机 布设 缆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国防教育模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偏远山区救灾专用的直升机布设缆车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大多生活在偏远的山区,山区泥石流、地震、山洪暴发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受恶劣地理环境影响,给直升机救灾带来很大的难度,只能采取原始的负重徒步方式运送救灾物资,由于直升机的出动,要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低空空域天气往往复杂多变,飞行事故往往出现在这个空域,许多地区地理位置多背山临水,既是山谷也是河谷,其间变切风多,对于低空飞行器杀伤力极大,而直升飞机结构复杂脆弱,因此飞行风险巨大,特别是地质灾害发生后天气、地磁情况往往异常,对于直升机飞行干扰严重,如果灾区海拔有点高,很多直升机飞不了,直升机发生事故的21种第一事故原因是:发动机动力丧失,飞行中与物体相撞,失去控制,机身,部件,系统失效,故障,硬着陆,飞行中与地形,水面相撞,侧滚翻转,飞机颠覆,天气,失速,带动力下沉,螺旋桨,旋翼与人接触,空中相撞,在地面,水面与物体相撞,起火,爆炸,突然机动,轮式起落架损坏,机翼,旋翼、吊舱、浮筒或尾翼,滑撬被物体挂住,下冲,过冲,失踪,多种原因和不确定因素,陌生的山区飞行,高海拔、气流这些一不小心就会引发坠机,这些有限的资源怎么用,这需要指挥部做统一的分配协调,比如第一时间飞机主要用于勘察,了解受灾面和损伤度,勘察道路情况、是否有堰塞湖等等。飞行员同时会了解气流情况,留意着落点情况,将这些信息整理以便后续支援赶到的直升机部队尽快熟悉,降低风险,空军指挥部门还要建立临时空管系统,避免飞机多的时候安全飞行,撞机的危险不是没有的,尤其在山区,后续随着资源的丰富,直升机肯定会用于运输救援人员和医务人员及重伤者,事实上飞机首先应该是运送救援物资、通讯基站而不是人,因为相对道路受阻的情况下,人员可以徒步进入,而物资很难,所以很多时候部队是先头小分队先进入,然后建立通讯点、着落点,然后定坐标通知直升机投放物质,适当的时候搭载最急需的求援人员,直升机出动起降首先是导航问题;其次是如何掌握地面情况,保证不撞到山体和高压线等,也就是所谓的地形回避能力;第三是如何安全落地,后两个是辅助着陆问题。通常所说的全天候能力,往往突出夜间和雾、云、雨、雪、风等自然天气障碍,实际上直升机还需要克服地形、建筑物等障碍以及避免与其他直升机相撞,才能安全降落到无机场、无准备的未知地区。
综上所述,本发明针对偏远山区遭遇地质灾害时用直升机深入偏远山区救灾困难的制约,研发了一种适用于偏远山区救灾专用的直升机布设缆车系统,其通过设计在偏远山区救灾专用的直升机布设缆车系统,可有效解决对偏远山区物资和人员的紧急救助,同时本发明将作为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编辑试点出版的《中国中小学国防科技研究读本》配套的国防教育专用教具模型,有利于我国青少年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质培养,可引导青少年关心国防现代化建设,为推动国防教育和国防科技研究在校园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偏远山区救灾专用的直升机布设缆车系统。
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偏远山区救灾专用的直升机布设缆车系统,其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三水区希望火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57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