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栗实象智能检测与无公害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0626.0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3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向诚;桂玲;周文化;贾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2;A01G13/00;G01H17/00;G01P5/00;G01P13/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黄美玲;宁星耀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象 智能 检测 公害 处理 系统 | ||
一种栗实象智能检测与无公害处理系统,包括移动控制端(上位机)、无线通信模块和栗实象检杀系统(下位机)。上位机集显示、预警、控制于一体,由移动通信终端构成,与下位机通过无线网络通信。下位机以DSP为核心,包括栗实象在线检测系统和无害化捕杀系统。在线检测系统检测栗实象主要生物特性参数,并将其与预先存储在DSP内的栗实象生物特性标准值进行对比,诊断出有无虫害存在,并将诊断结果上传至上位机显示。若有虫害,上位机报警;用户将依据虫害情况通过控制端适时向DSP发出捕杀指令,开启捕杀系统,实施对栗实象的捕杀。捕杀系统采用RF/MW介电加热杀虫和诱捕灯两套设备,实现对栗实象的组合捕杀。无线通信模块是上位机与下位机间的信息传输媒介。本发明具有检杀效率高、节能环保等特点,有利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检测技术与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栗实象智能检测与无公害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板栗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的一类淀粉质坚果,多生于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地带,虫害较多,被害果实丧失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危害板栗的蛀果害虫最主要是栗实象(又叫栗实象甲)。栗实象对板栗的危害率为25%-40%,有的地方高达70%以上。
当前,我国对栗实象的检测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原始的肉眼观察阶段,对板栗等坚果类虫害的处理方法大都还采用化学熏蒸、灯光诱杀及喷洒农药等防虫法。这些检测与防治方法不仅缺乏科学性、实时性,智能性不高;而且具有食品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利于提升板栗品质和附加值。如何从源头上对栗实象在还未对果实造成危害之前就开展检测以便进行无公害防治,对发展板栗生产,减少栗农经济损失已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栗实象智能检测与无公害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诸多缺点,并实现节能环保。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栗实象智能检测与无公害处理系统,包括移动控制端(又称上位机)、无线通信模块和栗实象检杀系统(又称下位机)。上位机集显示、预警、控制于一体,由移动通信终端构成,与下位机通过无线网络通信。下位机以DSP处理器为核心,包括栗实象在线检测系统和无害化捕杀系统。在线检测系统检测栗实象主要生物特性参数,并将其与预先存储在DSP内的栗实象生物特性标准值进行对比,诊断出有无虫害存在,并将诊断结果和检测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上传至上位机显示。若有虫害,上位机上设置的报警器报警;用户将依据虫害情况通过移动控制端适时向DSP处理器发出捕杀指令,DSP接收到捕杀指令后开启无害化捕杀系统,实施对栗实象的捕杀。无害化捕杀系统采用RF/MW介电加热杀虫和诱捕灯两套设备,以实现对栗实象的组合捕杀。无线通信模块是上位机与下位机间的信息传输媒介。
在本发明中,所述移动控制端即上位机由移动通信终端构成;上位机上设计有主子三层结构的UI操作界面,实现良好的人机对话;主界面用来显示信息、发出预警和操作功能控制;第二层UI子界面用来查看虫害具体位置,第三层UI子界面用来打启和关闭捕杀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06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度谷螟诱捕器
- 下一篇:一种安全式电动喷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