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液体活检的肝癌检测的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8576.2 | 申请日: | 2017-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2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段彪;陈昌岳;张培培;张祥林;冯丽娜;蔡红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美吉逾华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4 | 分类号: | 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21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液体 活检 肝癌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液体活检的肝癌检测的试剂盒,包括:用于增强染色效果的染色增强液和带荧光染色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其中所述特异性抗体包括:ASGPR1抗体、CD45抗体和CPS1抗体;所述染色增强液包括浓度为0.001~1mg/mL的表面活性剂。本发明的试剂盒可以有效的富集目标细胞,并且确认富集的目标细胞是否来源于肝癌的早期患者。同时,本发明通过双瘤标检测增加肿瘤检测灵敏度并且进一步通过CEP8的检测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此外,本发明通过染色增强液加强染色效果,使多种带荧光染色标记的抗体都可以与目标细胞结合,对目标细胞染色,染色效果更好,荧光更强,而且边界清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活检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液体活检的肝癌检测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癌症,与其它癌症相比,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位居第五,而死亡率位居第三。在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要高于世界水平。据统计,每年平均每十万人口就有近30人被诊断为肝癌患者,而每年平均每十万人口中就有26人死于肝癌,仅低于排在首位的肺癌死亡人数。因而,对于肝癌的早期筛查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方面,基于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的方法具有众多传统检测方法所没有的优势,包括无创、快捷和适用于早期筛查等。
CTC是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由实体瘤原发灶或转移灶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由于转移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而CTC作为转移的种子,在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肿瘤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方面存在很大的应用潜力,是国内外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据统计,40%的肝癌患者在治疗后一年内就会复发,研究指出血液中CTC的阳性率与肝癌的预后复发和低的生存期相关。所以,较高的死亡率和复发风险就更加突出了CTC早期检测的重要性。
到目前为止,对于肝癌CTC的检测主要依赖于EpCAM的CTC捕获、富集分析平台,基于此CTC阳性检出率可以达到约40%。虽然基于EpCAM的CTC捕获富集仍然被作为肝癌中CTC检测的金标准,但有以EpCAM为生物标志物对于发生EMT的CTC的检测仍存在很高的假阴性。此外,EpCAM这一广谱的上皮生物标志物不仅不适合用于肿瘤早期的检测,而且也不具有组织特异性,无法追溯CTC的具体组织来源,而这一点对于后续的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发现并应用一些CTC组织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进行CTC的早期筛查及检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据已有研究显示,有包括EpCAM、CK家族蛋白、MUC1等众多生物标志物被用于肝癌CTC的检测分析,其中以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1(ASGPR1)和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CPS1)作为标志物不仅具有较高的CTC阳性检出率,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肝组织特异性。有研究基于ASGPR1-磁珠用于肝癌CTC的捕获,结果显示高于80%的肝癌患者中存在ASGPR1+的CTC,联合CPS1后,其CTC阳性检测率可以达到91%。而针对于CPS1,联合CK的CTC阳性检出率为89%,而且其在肝组织中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据此,联合ASGPR1和CPS1作为肝癌CTC早期筛查的生物标志物,不仅可以将检测的灵敏度最大化,而且还可以据此判定早期筛查样品中CTC的具体组织来源。
公告日为2014年1月15日,公告号为CN102313813B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对稀有细胞进行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对白细胞、稀有细胞和细胞核进行三色染色,再通过荧光检测。但是该方法仅能通过一种单抗来特异性识别该稀有细胞,容易造成漏检。同时,由于细胞的异质性,每个细胞表达的抗原(抗体)量不一,导致有时荧光强度非常微弱,在荧光显微镜下难以分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液体活检的肝癌检测的试剂盒,利用该试剂盒可以检测外周血中CTC的数量,判断该CTC是否来源于肝癌,区分检出的早期肝癌CTC的类型,而且检测结果准确,误差小。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美吉逾华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美吉逾华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85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