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蛋白质吸附的交联聚合物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3215.0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6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张景晖;刘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3/24 | 分类号: | C08J3/24;C08J3/28;C08J5/18;C08L9/00;A61L27/34;A61L27/5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邬丽明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蛋白质 吸附 交联 聚合物 薄膜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蛋白质吸附的交联聚合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交联聚合物薄膜是由聚异戊二烯旋涂成膜,之后使用253nm的紫外灯在氮气氛围中照射20~60min。所述交联聚合物薄膜的厚度为50~60nm。本发明所述交联聚合物薄膜在溶液中不会发生去润湿现象,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抑制蛋白质吸附性能;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用该交联聚合物薄膜修饰医用体内植入材料,在医用植入材料表面形成抑制蛋白质吸附层,可以有效避免由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诱发的免疫排斥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蛋白质吸附的交联聚合物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蛋白质吸附是一个相当普遍但是却十分复杂的一个问题,这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密切关注。当植入材料植入生物体内之后,数秒内就在生物体中发生蛋白质吸附。蛋白质吸附的状况与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因此蛋白质吸附在生物材料领域是一个研究热点。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蛋白质吸附会引起许多不希望的结果。比如说,当应用在生物医学材料中时,这种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会造成细胞在界面的吸附、铺展、增殖;如果生物芯片上吸附有蛋白质,会影响其分析精度;如果人工材料与血液接触,可能会造成凝血、血栓等。
常见的几种生物材料可以分为金属生物材料、陶瓷生物材料、高分子生物材料、复合生物材料、杂化生物材料等。其中常见的高分子生物材料有基于聚乙二醇的抑制蛋白质吸附材料、基于两性离子聚合物的抑制蛋白质吸附材料、聚乙烯醇等。尽管这些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抑制蛋白质吸附的性能,但是仍然会有一部分非特异性蛋白质的吸附。聚异戊二烯(PI)具有很强的抑制蛋白质吸附的性能,但是其极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PI薄膜在常温溶液中极易出现去润湿现象,破坏薄膜的完整性,影响薄膜抑制蛋白质吸附的性能。因此,设法提高聚异戊二烯薄膜在常温溶液中的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蛋白质吸附的交联聚合物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抑制蛋白质吸附的交联聚合物薄膜材料,所述交联聚合物薄膜材料包括基底及形成于所述基底表面的交联聚合物薄膜;所述交联聚合物薄膜是通过将聚异戊二烯与有机溶剂混合后配成溶液,然后使用旋涂的方法将溶液旋涂到所述基底上,最后在氮气氛围中使用紫外灯照射得到所述交联聚合物薄膜。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底为硅片或云母片。
上述方案中,所述聚异戊二烯的相对分子量为50000~100000。
上述方案中,所述交联聚合物薄膜的厚度为50~60nm。
所述的抑制蛋白质吸附的交联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聚异戊二烯使用磁力搅拌充分溶解到有机溶剂中,形成澄清溶液;
2)采用动态旋涂法,将澄清溶液滴加于旋涂仪中,旋涂至基底表面,得到聚合物薄膜;
3)将所述聚合物薄膜置于紫外灯下照射,得到交联聚合物薄膜。
上述方案中,所述磁力搅拌的转速为2000r/min,搅拌时间为30min。
上述方案中,所述溶剂为甲苯。
上述方案中,所述旋涂仪的转速为3000~5000r/s,旋涂的时间为30~50s。
上述方案中,所述紫外灯波长为200~260nm,照射时间为20~60min。
上述方案中,所述聚异戊二烯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3:100。
所述的抑制蛋白质吸附的交联聚合物薄膜材料在修饰医用体内植入材料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32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