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流延膜机主冷辊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5576.0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5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吴智恒;张华伟;殷术贵;郭伟科;黄栋;陈浩;梁澜之;罗良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9C41/46 | 分类号: | B29C41/46;B29L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刘媖;沈悦涛 |
地址: | 51007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流延膜 机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流延膜机主冷辊,包括辊筒、进水导流器、出水导流器,进水轴头管和出水轴头管,辊筒包括外筒、与外筒同轴设置的内筒和在外筒、内筒之间设置的多个螺旋导流片,相邻两个螺旋导流片构成一个螺旋导流槽,进水导流器、出水导流器分别固定连接在辊筒的两端,进水轴头管和出水轴头管分别安装在进水导流器、出水导流器上。本发明结构简单,由于设置了进水导流器和出水导流器,可有效降低主冷辊内部的流动阻力,能够使得流入辊筒内的冷却水量更加均匀,提高主冷辊的送水能力,提高主冷辊冷却效率,有效提高辊筒表面的温度均匀性,节约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流延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流延膜机的新型高效主冷辊结构。
背景技术
流延是一种先进的塑料膜成型工艺,现代流延膜生产将热熔后的塑料溶体从挤出机中模头挤出,熔融树脂经机头流延到表面光洁的流延辊上迅速冷却成薄膜。流延膜的冷却成型过程主要发生在流延机的主冷辊上,主冷辊的冷却效果直接影响到流延膜的质量和产量。流延辊是直径较大的钢辊,表面经特殊的钝化处理,内部中空设有内套,内套上焊有平直或螺旋形的导流片,钢辊、内套、导流片之间的空间形成流道,冷却水在流道内循环流动。
如申请号为200820047700.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流延膜机的主冷辊,包括外筒,在外筒内设有内筒,外筒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在内筒其外表面上设有螺旋槽,外筒内壁与螺旋槽形成螺旋水流通道,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与相螺旋水流通道连通。该专利所述公开的主冷辊基本能满足生产需要,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由于主冷辊采用螺旋形的导流片,冷却水流道变长,流体在整个滚筒内呈螺旋流动,冷却水的流动阻力增大,流动阻力的增加必将导致流延辊送水能力的降低,严重影响了流延成型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流延膜机主冷辊,可有效降低流延机主冷辊内冷却水的流动阻力,提高流延辊送水能力,从而提高主冷辊冷却效率,节约能耗;此外可有效改善主冷辊内部流动的均匀性,使得主冷辊辊面温度更加均匀,提高流延成型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流延膜机主冷辊,包括辊筒、进水轴头管和出水轴头管, 辊筒包括外筒、与外筒同轴设置的内筒和在外筒、内筒之间设置的多个螺旋导流片,相邻两个螺旋导流片构成一个螺旋导流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导流器和出水导流器,所述进水导流器包括第一内板、第一外板、第一弧形圆环、第一安装环和直线形导流叶片,直线形导流叶片的数量与所述螺旋导流片的数量相同,且均布固定在第一安装环上,在第一安装环侧壁上每两个直线形导流叶片之间开设有一个进水孔,第一内板、第一外板、第一弧形圆环、第一安装环和直线形导流叶片之间拼接固定后形成多个进水储水腔,第一内板、第一外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内筒、外筒的一端上,所述进水轴头管穿过第一外板与第一安装环固定连接;所述出水导流器包括第二内板、第二外板、第二弧形圆环、第二安装环和弧形导流叶片,弧形导流叶片的数量与所述螺旋导流片的数量相同,且均布固定在第二安装环上,在第二安装环侧壁上每两个弧形导流叶片之间开设有一个出水孔,第二内板、第二外板、第二弧形圆环、第二安装环和弧形导流叶片之间拼接固定后形成多个出水导水腔,第二内板、第二外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内筒、外筒的另一端上,所述出水轴头管穿过第二外板与第二安装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板和第二内板的中心上均固定设置有一锥形导流器,锥形导流器的侧面为内凹的弧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圆环为开设有弧形缺口的圆环本体,第一弧形圆环的宽度为所述第一内板、第二外板之间距离的1/5—1/2,外径与所述第一外板的外径相同,第一弧形圆环固定安装在第一外板上;所述第二弧形圆环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弧形圆环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导流叶片包括直形段和弧形段,直形段长度与所述螺旋导流片的高度相同且对齐紧挨在所述螺旋导流片的端部上,弧形段一端连接直线段,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未经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55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