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肿节风浸膏残渣多糖、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5706.2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0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高向东;刘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A61K31/715;A61P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周海斌 |
地址: | 210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肿节风 制备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制备治疗糖尿病 资源化利用 多糖精品 分级沉淀 粗品 可用 | ||
本发明涉及肿节风浸膏残渣多糖、其制备方法及用途。该制备方法以分级沉淀为主,可制备出肿节风浸膏残渣多糖粗品SCRP、肿节风浸膏残渣多糖精品SCRP30、SCRP60和SCRP90。这些多糖可用于制备治疗糖尿病药物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采用本发明,可实现对肿节风浸膏残渣的资源化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肿节风浸膏残渣多糖、其制备方法及用途,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肿节风[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为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植物草珊瑚的干燥全草。肿节风在国内分布范围广,易于栽培,业已发展出多种剂型,涉及药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包括复方草珊瑚含片、血康口服液、肿节风注射液等多种产品,年产值已逾100亿元,拥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肿节风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辅助治疗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道感染以及血液系统疾病,并拥有较好的疗效。然而根据调查现阶段肿节风的研究集中于小分子物质的发现、结构解析以及活性探究上,对肿节风多糖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肿节风制剂中销量最好的有复方草珊瑚含片、血康口服液和肿节风注射液等,然而这些制剂仅仅对肿节风浸膏醇沉后的上清进行利用,而弃置沉淀,同时处理这些沉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极大浪费。
专利号CN201210013550.8、授权公告号CN102603907B、名称《肿节风多糖及其制法和用途》的中国发明专利,以及专利号CN201310552026.2、授权公告号CN103554290B、名称《一种肿节风酸性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应用》的中国发明专利,是与本发明比较接近的技术方案,但是均无法直接适用于肿节风浸膏残渣,需要专门针对肿节风浸膏残渣量身打造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肿节风浸膏残渣多糖、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有利于对肿节风浸膏残渣的资源化利用。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构思如下:现有技术中,先对肿节风浸膏进行热水提取,再对所得提取液进行醇沉,然后对所得上清加以利用,同时将所得沉淀作为残渣弃用。发明人针对该残渣进行初步测定,发现其中含有大量多糖。在此基础上,发明人经过深入地实践研究,得出了从该残渣中制备多个均一活性多糖的技术方案,并对其多糖的结构和活性进行了研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肿节风浸膏残渣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取肿节风浸膏残渣,60℃±10℃干燥后粉碎成粉末;向粉末中加入至少100倍重量的去离子水,加热搅拌溶解完全后,离心去除沉淀得上清液;向上清液中加入至少4倍体积无水乙醇醇沉,1℃-4℃放置至少24小时,离心后取沉淀;将沉淀以无水乙醇、丙酮和乙醚洗涤,干燥后所得固体即为肿节风浸膏残渣多糖粗品SCRP;所述肿节风浸膏残渣多糖粗品SCRP的多糖含量为总固体重量的50%以上;其中,所述肿节风浸膏残渣为将肿节风浸膏的水提取液醇沉后所得沉淀。
前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肿节风浸膏残渣多糖,其特征是,所述肿节风浸膏残渣多糖为肿节风浸膏残渣多糖粗品SCRP,多糖含量为总固体重量的50%以上。
肿节风浸膏残渣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取肿节风浸膏残渣,干燥粉碎成粉末;向粉末中加入去离子水,加热搅拌溶解完全后,离心去除沉淀得上清液;向上清液中加入无水乙醇,使乙醇体积浓度达到30±5%,1℃-4℃放置至少24小时,离心后得上清液和沉淀;其中,所述肿节风浸膏残渣为将肿节风浸膏的水提取液醇沉后所得沉淀;
第二步、取第一步所得沉淀,将沉淀以无水乙醇、丙酮和乙醚洗涤并干燥成固体;将该固体溶于20-50倍重量的去离子水,离心取上清液;向上清液中加入D101大孔吸附树脂,室温下搅拌0.5-3小时;固液分离后取液体,将该液体浓缩后,加入4-6倍体积的无水乙醇,1℃-4℃放置至少24小时,离心取沉淀,将沉淀以无水乙醇、丙酮和乙醚洗涤并干燥成固体,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未经中国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57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