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麦翻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4004.2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2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拓腾;陈士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音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28 | 分类号: | G06F17/28;H04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李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麦装置 语音 无线收发单元 翻译服务器 翻译系统 翻译信号 收音单元 无线传送 音频信号 耳麦 云端 接收音频信号 翻译 播音单元 无线接收 语言 播放 外部 转换 | ||
一种耳麦翻译系统包含第一耳麦装置、第二耳麦装置、及云端翻译服务器。第一耳麦装置及第二耳麦装置分别包含收音单元、无线收发单元及播音单元。收音单元接收语音,并将其转换为音频信号。无线收发单元接收音频信号并无线传送出,更无线接收外部传来的翻译信号。云端翻译服务器接收来第一及第二耳麦装置的第一及第二音频信号并翻译成为第一及第二翻译信号后,分别无线传送至第二及第一无线收发单元。第一耳麦装置所收的第一语音与第二耳麦装置接收的第二语音属于不同语言种类,第一语音与第一耳麦装置播放的第二翻译语音属于相同或不同语言种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语音翻译领域,尤其是耳麦翻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化以及国际旅行的盛行,与语言不同类别的人沟通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现今常见的方式,是通过翻译机、手机中的翻译软件、或是上网连上云端的翻译系统来进行翻译,然而,然而缺点在于,无法提供实时性的翻译服务,且随时必须手持着翻译机或是手机。在操作上并不便利。
另外,手机或是翻译机通常存有较为大容量的操作系统、也有许多的应用程序,这会导致翻译上在运算、传输的速度降低。然而,目前的翻译系统通过人工智能的不断修正,以达到更符合相对应语音种类的对话方式,但这些随着软件的更新,通常会占据更大的容量,而导致运算、传输的速度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问题,在此提供一种耳麦翻译系统。耳麦翻译系统包含第一耳麦装置、第二耳麦装置、以及云端翻译服务器。第一耳麦装置包含第一收音单元、第一无线收发单元及第一播音单元。第一收音单元接收第一语音、并将其转换为第一音频信号。第一无线收发单元电性连接于第一收音单元,第一无线收发单元接收第一音频信号并再无线传送出。第一无线收发单元更能无线接收外部传来的第二翻译信号。第一播音单元电性连接于第一无线收发单元,第一播音单元能接收第二翻译信号,转换成第二翻译语音并播放出。第二耳麦装置包含第二收音单元、第二无线收发单元及第二播音单元,第二收音单元接收第二语音、并将其转换为第二音频信号。第二无线收发单元电性连接于第二收音单元,第二无线收发单元接收第二音频信号并再无线传送出。第二无线收发单元更能无线接收外部传来的第一翻译信号。第二播音单元电性连接于第二无线收发单元,第二播音单能接收第一翻译信号,转换为第一翻译语音并播放出。云端翻译服务器通信连接于第一无线收发单元及第二无线收发单元,云端翻译服务器接收第一音频信号并翻译成为第一翻译信号后无线传送至第二无线收发单元。云端翻译服务器更能接收第二音频信号并翻译成为第二翻译信号后无线传送至第一无线收发单元。在此,第一语音与第二语音属于不同语言种类,第一语音与第一播音单元所播放第二翻译语音属于相同或不同语言种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耳麦装置具有第一识别信息、第二耳麦装置具有一第二识别信息。云端翻译服务器储存有识别对应表,识别对应表记录有第一识别信息、第二识别信息及其分别适用的语言种类。云端翻译服务器比对识别对应表而翻译产生适用于第二识别信息的语言种类的第一翻译信号后无线传送至第二无线收发单元,并翻译产生适用于第一识别信息的语言种类的第二翻译信号后无线传送至第一无线收发单元。
进一步地,第一耳麦装置包含第一记忆模块,第二耳麦装置包含第二记忆模块。第一记忆模块及第二记忆模块分别储存第一识别信息与第二识别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音频信号及第二音频信号是指未压缩音频编码格式、或压缩音频编码格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翻译信号及第二翻译信号是指未压缩音频编码格式、或压缩音频编码格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无线收发单元及第二无线收发单元分别包含远距无线收发器。远距无线收发器无线通信连接于云端翻译服务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无线收发单元及第二无线收发单元分别包含短距无线收发器。短距无线收发器无线通信连接于无线路由器,无线路由器通信连接于云端翻译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音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捷音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40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