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DN网络多控制域协同管理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3820.1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46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欧清海;曾令康;邹保平;陈宏;刘柱;廖逍;李温静;张喆;阳小龙;孙晓宁;孙奇福;陈宇峰;黄红兵;范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15 | 分类号: | H04L12/715;H04L12/741;H04L12/751;H04L29/08;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2211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dn 网络 控制 协同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SDN网络多控制域协同管理方法和系统,通过当单域控制器中出现跨域请求时,将跨域请求与需要进行全局决策参与的请求内容进行整合并封装,将封装得到的优化请求发送给多域协同控制器,多域协同控制器依据该优化请求计算进行跨域请求所需的完整路径信息,将该信息反馈至单域控制器。提高了控制器消息处理灵活性,提高了网络的使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定义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广域互联的一种SDN网络多控制域协同管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电力行业中广泛应用,对电力骨干传输网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电力骨干传输网建设过程中,不仅在骨干网部署了数据中心以提供业务支持,省市级也逐步部署了自己的数据中心,由于分区域网络管理和厂商竞争性的原因,多厂商、多域组网、广域互联的场景是存在的。针对不同网络属性而开发的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以下简称SDN)控制器,虽然在管控各自网络时拥有较强的一致性、稳定性,但是在多个不同种类的SDN控制器之间没有相应的管理技术进行多控制域的协同管理,缺乏扩展性。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多厂商、多域组网的需求越发强烈,涉及广域互联的多个SDN网络控制域的协同管理存在极大的必要性,多控制域协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网络利用效率,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网络资源灵活调度,因此,急需一种SDN网络多控制域协同管理技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面向广域互联的一种SDN网络多控制域协同管理方法和系统,以实现多SDN网络控制域的协同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SDN网络多控制域协同管理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获取到跨域请求,如果是,将正在处理的跨域路径请求信息与需要进行全局决策参与的请求内容进行整合并封装,将封装得到的优化请求发送给多域协同控制器;多域协同控制器获取到优化请求后,依据优化请求中的跨域路径请求信息生成优化任务;
依据所述优化任务向全局知识库发起查询请求,查询全局知识库中与所述优化任务对应的域内的网络状态、链路和节点信息,并进行跨域计算,得到建立跨域请求业务所需要的路径信息,生成与所述优化请求对应的响应信息;
单域控制器在获取到所述响应信息后,对所述响应信息进行解析,得到跨域请求路径的路径信息并生成对应的跨域业务请求的OpenFlow流表,执行OpenFlow流表的下发操作。优选的,上述SDN网络多控制域协同管理方法中,所述判断是否获取到跨域请求,包括:
对当前处理路径请求的目的主机地址进行判断,判断所述主机地址是否在当前单域控制器的管控范围之内,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表明当前处理的请求为跨域请求。
优选的,上述SDN网络多控制域协同管理方法中,还包括:
判断当前单域控制器数据库中的事件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是,记录变化的位置以及事件内容;
判断发生改变的事件的类型是否属于预设的关键改变,如果是,将发生改变的事件进行封装,将封装好的事件报文上传至多域协同控制器;
所述多域协同控制器在获取到所述事件报文后,对所述事件报文进行解析,得到所述事件报文所包含的网络状态、链路、节点数据信息以及节点故障信息;
依据属性类别对所述网络状态、链路、节点数据信息以及节点故障信息进行分类并设置与所述事件报文对应的单域控制器的ID标签,判断各个分类结果是否属于故障信息,对于属于故障信息的分类结果所对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故障处理。
优选的,上述SDN网络多控制域协同管理方法中,还包括:
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3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