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移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3139.7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76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思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18 | 分类号: | H01P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移相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波移相器,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移精度低,相移量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微波移相器,包括用于输出偏振光的窄线宽分布式反馈激光器;与窄线宽分布式反馈激光器依次连接保偏光纤耦合器,强度型光调制器,单模光纤耦合器,磁光开关;与磁光开关并联连接的电动光纤延迟线及电控压电陶瓷光纤延迟线;与所述电动光纤延迟线及电控压电陶瓷光纤延迟线共同连接的单模光纤耦合器;与所述单模光纤耦合器连接的高速光电探测器;与强度型光调制器连接的强度型光调制器控制单元及射频信号输入端口的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微波移相器的工业生产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通信、遥控遥测、仪器仪表、航空航天装备、雷达成像,医疗仪器等领域的微波移相器。
背景技术
移相器是一种对微波信号的相位进行控制调节的一种装置或器件,在相控阵雷达、通信、微波信号测量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任何传输介质对在其中传到的波动都会引入相移,这是早期模拟移相器的原理。现代电子技术发展后,利用A/D,D/A实现了数字相移。但是微波领域,移相器主要采用微带形式么铁氧体材料形式。随着雷达、电子对抗和毫米波微波测量技术的发展,高精度、宽带的工作要求使得现有的微波移相器严重限制了高频段微波应用领域的发展。
现有技术中的微波移相器主要以铁氧材料的移相器为主,应用最广泛。铁氧体移相器的相移位数一般为4-6位,相移范围为1800或3600,并且很难实现工作带宽大于40GHz。存在相移精度低,相移量小的技术问题。因此,提供一种相移精度高,宽带宽,相移量大的微波移相器就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移精度低,相移量小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基于光电互转装置的微波移相器,该微波移相器具有相移精度高,宽带宽,相移量大的技术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光电互转装置的微波移相器,包括用于输出偏振光的窄线宽分布式反馈激光器101;与窄线宽分布式反馈激光器101依次连接的用于耦合输出光控制信号的保偏光纤耦合器102,用于将射频输入信号转换为光载射频信号的强度型光调制器104,用于耦合输出光控制信号的单模光纤耦合器106,磁光开关108;与所述磁光开关108并联连接的电动光纤延迟线201及电控压电陶瓷光纤延迟线109;与所述电动光纤延迟线201及电控压电陶瓷光纤延迟线109共同连接的单模光纤耦合器202;与所述单模光纤耦合器202连接的用于相移信号光电转换的高速光电探测器203;所述微波移相器还包括与强度型光调制器104连接的强度型光调制器控制单元及射频信号输入端口,所述强度型光调制器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强度型光调制器104线性工作;所述电动光纤延迟线201包括两个相对距离可变的自聚焦透镜;所述电控压电陶瓷光纤延迟线109包括伸缩量和折射率随压电陶瓷电压规律变化的单模光纤。
上述方案中,为优化,进一步地,所述强度型光调制器控制单元包括调制器驱动器105,与所述调制器驱动器105连接的光电探测器103及光电探测器107;所述光电探测器103还与保偏光纤耦合器102的次输入端相连,光电探测器107还与单模光纤耦合器106的次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保偏光纤耦合器102耦合比为1:99。
进一步地,所述单模光纤耦合器106耦合比为1:99。
进一步地,所述磁光开关108切换速度不大于10us。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光纤延迟线201包括固定在电动光纤延迟线的壳体上的第一自聚焦透镜,电动平移台及固定于电动平移台的第二自聚焦透镜。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光纤延迟线201延迟量不低于2000ps。
进一步地,所述电控压电陶瓷光纤延迟线109包括圆筒型压电陶瓷,绕制于圆筒型压电陶瓷上的单模光纤绕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思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思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31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