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货物自动分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1451.2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5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邓联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顺丰速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3/08 | 分类号: | B07C3/08;B07C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5 | 代理人: | 郭栋梁 |
地址: | 51812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货物 自动 分拣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物流分拣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货物自动分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结构包括服务器和传送装置,传送装置上沿货物传送方向依次设有扫描识别装置和推送装置,扫描识别装置和推送装置分别与服务器连接,推送装置设置在传送装置上,传送装置上还设有与推送装置相对应的滑槽,推送装置用于将货物从传送装置推到滑槽上。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货物自动分拣装置的使用方法。本发明解决了人工分拣效率低下、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货物分拣出错率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分拣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货物自动分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自动化分拣设备在各物流、快递公司分拣中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物流、快递行业多采用传送皮带设备运输货物,在皮带运输设备两旁安排大量工作人员识别、分拣货物,这种分拣方式,分拣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在当前人工成本持续暴涨的背景下,导致物流企业用人成本上涨。因此,设计一款分拣效率高、占用人工少的自动分拣装置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拣效率高、占用人工少的货物自动分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货物自动分拣装置,其结构包括服务器和传送装置,传送装置上沿货物传送方向依次设有至少一个分拣单元,分拣单元包括扫描识别装置和推送装置,扫描识别装置和推送装置分别与服务器连接,推送装置设置在传送装置上,传送装置上还设有与推送装置相对应的滑槽,推送装置用于将货物从传送装置推到滑槽上。货物运单朝上在传送装置上运送,通过扫描识别装置识别货物上的运单信息,并将货物运单信息传输至服务器,货物进入扫描识别装置的识别区,服务器控制扫描识别装置开始扫描运单。服务器根据传送速度计算出货物进入推送装置区域时,服务器判断货物运单信息与滑槽分配的地址是否对应,若此货物运单信息与滑槽分配的地址相匹配,则推送装置将货物推至滑槽单次分拣结束,若货物运单信息与滑槽分配的地址不匹配,则货物继续向下传送。
进一步地,传送装置为皮带输送机。采用皮带输送机进行运输,是比较常规的物流、快递输送设备。
进一步地,推送装置设置在传送装置的同一侧或者交错布置在传送装置的两侧。推送装置可以设置在传送装置的同一侧,相应的滑槽设置在传送装置的另一侧;推送装置也可以交错布置在传送装置的两侧,相应的滑槽也交错布置在传送装置的两侧。
进一步地,扫描识别装置设置在传送装置的正上方。货物的运单朝上在传送装置上传输,扫描识别装置设置在传送装置的正上方方便对运单进行扫描。
进一步地,所述分拣单元还包括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红外感应分别设置在所述扫描装置的前端和所述推送装置的前端。位于扫描装置前端的红外感应装置用于判断货物进入扫描识别装置的识别区;位于推送装置前端的红外感应装置用于判断货物进入推送装置的工作区域。
进一步地,推送装置包括支撑架、电机和T型杆,电机与服务器连接,支撑架固定在传送装置的一侧,电机设置在支撑架上,电机呈轴向水平设置,T型杆的尾端固定在电机上,T型杆的头端随电机的输出轴旋转。T型杆与电机连接,T型杆随电机旋转将货物从传输装置推到滑槽内。电机可以采用减速电机,减速电机是指减速机和电机的集成体,使用减速电机可以简化设计,节省空间,可靠耐用,承受过载能力高。
进一步地,T型杆为可伸缩T型杆。可伸缩T型杆与服务器连接,可伸缩T型杆随减速电机旋转推动货物时,服务器控制可伸缩T型杆自动伸长,当货物被推进滑槽后,可伸缩T型杆自动缩回复位。
进一步地,T型杆的随减速电机的旋转角度为0°-45°。当初始位置时,T型杆与水平面垂直,悬吊在减速机下方,当货物经过需要T型杆工作时,服务器控制减速机带动T型杆旋转,旋转角度为0°-45°,将货物推入滑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未经顺丰速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14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