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视频广告展示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1220.1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6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郑雅羽;陈杰华;胥鹏鹏;朱威;宣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30/02 | 分类号: | G06Q30/02;H04N21/2668;H04N21/81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视频 广告 展示 方法 装置 | ||
一种智能视频广告展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所述视觉传感器采集展示装置当前的场景,一方面将采集到的场景图片传送给训练模块进行训练;另一方面会将场景视频序列传送给特征分析模块,用于特征的提取;S2:通过静态特征分析和动态特征分析,据提取的特征使用计算公式计算各对象的分值,最后根据分值将对象进行分类合并,得到新的分值列表,取最大分值作为最终的分类结果;S3:在已分类好的视频广告库中匹配最适合该类人物的视频广告,待当前广告结束后播放。以及一种智能视频广告展示装置。本发明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提高广告的关注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广告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视频广告展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们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卖场及商场在都市商业经济当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用来刺激消费者的液晶电视广告也越来越被各消费品厂商的重视。根据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于液晶电视广告这种推广方式还是喜闻乐见的。而由于卖场购物人群相对行色匆匆,不会像电视广告的消费者那样有充裕的时间去注意到广告的内容,因此公共场合的液晶电视广告只能对消费者提供一定的帮助,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广告的最终目的是打动目标消费人群,如果消费者对于信息传递渠道的接受度很低,信息传递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那么创意再好的广告,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视频广告的推送方面,公开号为CN102708497A的专利通过互联网获取用户视频节目观看日志,并以网上投递问卷的形式获取用户信息,再通过分析计算从而推送广告。该方法的局限性很大,首先必须通过联网才能获取用户信息,其次只有累积到一定的数据才能进行预测。并且是通过分析过去的用户信息来推断当下的用户喜好,并不具有针对性。同时由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如今互联网广告的推送多采用点击率或者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获取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从而进行精准的广告投放。而线下的诸如商场卖场里的液晶广告机却始终维持着传统的播放模式。传统的播放模式,即广告机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播放列表循环播放广告,完全没有照顾到消费者的兴趣以及体验,使广告的投放并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人们试图让电脑扮演着人类的角色来解决问题。机器视觉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正在快速的发展。简单的说,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系统是通过机器视觉产品(即图像摄取装置,分CMOS和CCD两种)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得到被摄目标的形态信息,根据像素分布、亮度、颜色和纹理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根据相应特征使用相关算法便能进行物体的识别。如果广告播放系统自己能够识别消费者类型,就能够根据识别结果精准推送广告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广告展示方法的人为决策、无法照顾到消费者的兴趣以及体验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视频广告展示方法及装置,在不通过人为决策的情况下,使视频广告展示装置能够通过采集周围人物对象进行分析,通过决策自行推送最适合当前人物的广告。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视频广告展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所述视觉传感器采集展示装置当前的场景,一方面将采集到的场景图片传送给训练模块进行训练,在传送前会对图片进行人物对象检测,若不存在人物则会舍弃;另一方面会将采集到的视频序列传送给特征分析模块,用于特征的提取;
S2:特征分析过程:首先会对视频序列中的人物对象进行人物跟踪,通过静态特征分析和动态特征分析分析每一个被跟踪对象的特征;根据提取的特征使用计算公式计算各对象的分值,最后根据分值将对象进行分类合并,得到新的分值列表,取最大分值作为最终的分类结果;
S3:根据步骤S2获取的结果,在已分类好的视频广告库中匹配最适合该类人物的视频广告,待当前广告结束后播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12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