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指纹身份识别的汽车驾驶座椅自动调节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9951.2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2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伯全;戴超;张西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6/037 | 分类号: | B60R16/037;B60N2/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指纹 身份 识别 汽车 驾驶 座椅 自动 调节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主要对汽车驾驶员身份识别和驾驶员座椅的自动调节控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渐发展,汽车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出现的越来越普遍,因此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但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座椅的调节方式人性化水平有所不足,驾驶座椅调节需要手动调整,无法主动识别驾驶人员身份;当不同身高体型的驾驶人员驾驶同一辆汽车,每次换乘时都需要手动去调节驾驶座椅的位置和高度,麻烦费力,而且很难精确调节到某个固定的最佳舒适位置,驾驶座椅位置不佳会导致行车视角受限,甚至影响到行车安全。
目前与汽车驾驶座椅自动调节相关的产品及专利主要有:一种汽车座椅调节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专利申请号201210199093.6)由中央处理单元、摄像头、压力传感器、选择按钮、座椅调节电机和存储单元组成,通过摄像头、压力传感器、选择按钮连接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连接座椅调节电机和存储单元。汽车座椅调节系统能自动调节座椅,使座椅调节到适合驾驶员乘坐的位置,并且最合适的位置可记忆存储方便下次同一驾驶员乘坐时自动调整。这种调整方式的确能通过摄像头、压力传感器采集收集数据并进行快速调节,但属于模糊调节,不能精确调整到个人最佳舒适的位置,尤其是在光线不足的环境条件下,这种调整方式未必能够正常工作。
汽车座椅调节方法和系统(专利申请号201610116271.2)通过:获取设置在安全带锁扣中的NFC读写器中存储的座椅位置数据,座椅位置数据为移动终端发送给设置在安全带插扣中的NFC标签之后由NFC读写器从NFC标签中读取的;根据座椅位置数据,调节汽车的座椅位置。实现了在扣设安全带的时候自动读取与用户对应的座椅位置数据,根据自动读取的座椅位置数据调节汽车的座椅位置,不需要用户每次乘车的时候手动调节座椅的位置,便于用户调节座椅,较快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快速调节驾驶座椅,但不同驾驶员换乘时每次都需要更换NFC标签,会比较麻烦,且当驾驶人员忘记携带NFC标签时,该系统就无法正常工作。
汽车座椅调节装置及汽车(专利申请号201320708051.0)通过传感器根据乘坐用户身体重量的压力,电机根据传感器反馈的参数对座椅进行个性化调节,并可以存储记忆该用户的个人参数,以便该用户在下一次使用时直接调用该模式,这种方法虽然能对驾驶员座椅实现方便的调节,但相同体重的人的身高可能会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这种调节属于模糊调节,无法调节到最舒适的位置。
综上所述,现阶段汽车驾驶座椅自动调节方法与装置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实用性、方便程度、调节精准度依旧不够,使得汽车人性化不足,座椅调整麻烦,误差大,影响使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汽车手动调节驾驶座椅,存在只能进行单一移动副或转动副的调整,不能联动,不能保证每次座椅调节到位或者调节位置一致等问题,以及自动调节驾驶座椅存在调节的舒适度无法保证、使用环境局限性等缺点,提供一种基于指纹身份识别的汽车驾驶座椅自动调节装置及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识别驾驶人员身份,并根据不同驾驶人员的设定的位置参数,自动把座椅调节到指定坐标位置,其调整的过程中,上下、前后移动副和椅背转动副能够同时进行联动,效率高,节省时间。
本发明的基于指纹身份识别的汽车驾驶座椅自动调节装置实现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ARM控制单元、指纹读取模块、位置传感器、座椅自动调节机构组成,其中指纹读取模块用于读取驾驶人员的指纹信息,ARM控制单元通过指纹信息比对判别身份,座椅调节机构根据ARM给出的脉宽调制信号将座椅精准运行到设定不同的坐标位置。
本发明所述的指纹读取按钮模块,由电容式指纹传感器和启动按钮相结合而成,在手指用力按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读取指纹图案还能触动启动按钮,使电路形成通路。
电容式指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手指上的沟壑形成电容差从而形成指纹图像,所以当手指上有油墨影响表面图像时也能正常工作,与光电式指纹传感器相比能在更恶劣的环境下使用,通用性更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99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动力提升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的后备箱的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