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性整合式手足髓内针微创置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9276.3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3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潘勇卫;赵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勇卫 |
主分类号: | A61B17/92 | 分类号: | A61B17/92;A61B17/7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汤财宝 |
地址: | 102218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整合 手足 髓内针微创 置入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整合式手足髓内针微创置入系统。该系统包括:髓内针、髓内针手柄、穿刺针及穿刺针手柄;髓内针包括髓内针针体,髓内针针体两端分别为第一尖端和第一末端,第一末端插设于髓内针手柄内,第一尖端与髓内针针体成一夹角,第一尖端和第一末端均为扁平体;穿刺针包括穿刺针针体,穿刺针针体两端分别为第二尖端和第二末端,第二末端插设于穿刺针手柄内,第二尖端设有刻槽,第一尖端穿设于刻槽内,穿刺针手柄内设有卡槽,髓内针手柄可拆卸地设于卡槽内。本发明一次性完成了髓内针的置入,简化了操作流程,在手术中便于完成骨折复位,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医疗器械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整合式手足髓内针微创置入系统。
背景技术
指骨骨折、掌骨骨折是手部常见的骨折,约占手部骨折的75%和20%;跖骨骨折是足部常见的骨折,约占足部骨折的35%。对于多数上述部位的骨折,可以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或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由于对软组织剥离大,神经血管损伤及术后肌腱粘连发生率高,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钢板螺钉,给患者恢复带来困难。而传统克氏针固定采用逆行置入,针尾置于菲薄的皮肤以下,往往带来患者不适。而且在顺行置入髓内针过程中,扩髓尖锥更换为髓内针的步骤,由于其开口很小,往往造成寻找入钉点困难,增加手术时间,甚至需要增加透视次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次性整合式手足髓内针微创置入系统,其包括:髓内针,与所述髓内针连接的髓内针手柄,穿刺针以及与所述穿刺针连接的穿刺针手柄;所述髓内针包括髓内针针体,所述髓内针针体两端分别为第一尖端和第一末端,所述第一末端插设于所述髓内针手柄内,所述第一尖端与所述髓内针针体成165°~175°夹角,所述第一尖端和第一末端均为扁平体,且二者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穿刺针包括穿刺针针体,所述穿刺针针体两端分别为第二尖端和第二末端,所述第二末端插设于所述穿刺针手柄内,所述第二尖端为圆锥体,且设有刻槽,所述刻槽处于所述穿刺针手柄的正中矢状面所在的平面内,且与所述第一尖端相匹配以使第一尖端穿设于所述刻槽内,所述穿刺针手柄内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位于穿刺针手柄的正中矢状面内,所述卡槽与所述髓内针手柄相匹配以使髓内针手柄可拆卸地设于所述卡槽内,且可在所述卡槽内滑动。
本发明的一次性整合式手足髓内针微创置入系统,穿刺针的刻槽与髓内针的第一尖端相匹配(即第一尖端也处于穿刺针手柄的正中矢状面所在的平面内)以使第一尖端穿设于所述刻槽内,其利用穿刺针进行扩髓的同时将髓内针置入髓腔内,将扩髓和置入髓内针相融合,一次性解决了髓内针的置入问题,简化了操作流程,同时改善了现有技术中顺行髓内针置入过程中二次寻找入钉点的步骤。本发明髓内针的第一尖端与髓内针针体成一定夹角,且与第一末端处于同一平面中,在手术中除手法复位外,可旋转髓内针手柄远程操纵第一尖端,便于纠正骨折远端的移位和成角畸形,进而完成骨折复位。而且本发明髓内针的第一尖端为钝性的扁平体,避免了刺穿远端的关节面,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优选的,所述穿刺针手柄包括手柄主体和辅助手柄,所述手柄主体呈圆柱状,所述辅助手柄轴向设于所述手柄主体的侧壁内,所述第二末端插设于所述手柄主体内,所述卡槽设于所述辅助手柄内。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底面和侧面相互垂直,且均为平面,所述卡槽的底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穿刺针成10°夹角。所述手柄,从侧面观察其呈不规则形状,从正面观察其底面和侧面为相互垂直的规则平面。
优选的,所述手柄主体的长度为10cm,底面直径为15mm。
优选的,所述手柄主体与穿刺针相连的一端端面直径缩小为10mm,且所述端面设有倒圆角。
优选的,所述刻槽的深度为1.6mm、2.0mm或2.4mm的任一种。
优选的,所述穿刺针的长度为9cm,所述第二尖端的长度为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勇卫,未经潘勇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9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盆微创复位固定系统
- 下一篇:利用激光表面织构优化的靶向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