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鲑鳟鱼抗水霉病新品系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3255.0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2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勇;白庆利;贾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吴国清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鳟鱼 抗水霉病新 品系 构建 方法 | ||
一种鲑鳟鱼抗水霉病新品系构建方法,它涉及一种鲑鳟鱼抗病新品系构建方法。它减少水霉病对鲑鳟鱼水产养殖造成的损失,同时避免大量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鲑鳟鱼的品质。本发明方法:一、建立选育基础群;二、建立N个家系;三、淘汰;四、再感染水霉;五、繁殖建立M个子代家系;六、重复步骤一至五,至抗水霉病性状稳定。本发明利用群体有益的遗传变异,通过累代选育技术培育抗病新品种或品系,其抗病性状遗传稳定性好,避免了水霉病爆发而导致的商品鱼品相受损,并将因水霉病导致的死亡率降低至3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鲑鳟鱼抗病新品系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水霉病(Saprolegniasis)又称覆棉病、水棉病、肤霉病或白毛病,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
水霉病是鲑鳟鱼养殖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因拉网、催产、水泥池剐蹭或少数凶猛性品种相互自残等造成体表组织受伤,进而导致水体中水霉游孢子附着在坏死的组织上发芽形成菌丝,并逐渐蔓延侵入附近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酶分解周围组织,进而贯穿深入肌肉。最终表层菌丝向外延伸,形成絮状覆盖物。
尽管当前鲑鳟鱼产业取得了不小成就,但水霉病等病害问题仍然是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为了减少水霉病的发生,目前鲑鳟鱼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消毒剂或抗菌药物,对鲑鳟鱼的品质和使用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水霉病对鲑鳟鱼水产养殖造成的损失,同时避免大量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鲑鳟鱼的品质,而提供的一种鲑鳟鱼抗水霉病新品系构建方法。
鲑鳟鱼抗水霉病新品系按以下步骤构建:
一、进入繁殖季节,选取鲑鳟鱼性成熟群体中水霉病感染严重个体,建立选育基础群;
二、继续饲育选育基础群至性成熟并采用巢氏交配设计方式建立N个家系,受精卵根据不同家系分别培育;
三、继续饲育繁殖后的亲鱼及受精卵,并统计死亡情况,当亲鱼死亡率达到60%,便淘汰该死亡亲鱼所对应家系的受精卵,培育剩余家系的受精卵;
四、饲育上一步骤获得的受精卵至仔稚鱼破膜上浮,然后保留各家系破膜时间为后50%的仔鱼饲育至1龄鱼种;再用水霉感染1龄鱼种,并保留感染后成活率高于90%的家系所对应的鱼种;
五、饲育上一步骤保留的鱼种至性成熟,并繁殖建立M个子代家系;
六、重复步骤一至五,至抗水霉病性状稳定,即获得了鲑鳟鱼抗水霉病新品系。
本发明利用群体有益的遗传变异,通过累代选育技术培育抗病新品种或品系,其抗病性状遗传稳定性好,避免了水霉病爆发而导致的商品鱼品相受损,并将因水霉病导致的死亡率降低至30%以下。
本发明方法构建的鲑鳟鱼抗水霉病新品系在养殖过程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节约成本;且水产品质得到大幅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鲑鳟鱼抗水霉病新品系按以下步骤构建:
一、进入繁殖季节,选取鲑鳟鱼性成熟群体中水霉病感染严重个体,建立选育基础群;
二、继续饲育选育基础群至性成熟并采用巢氏交配设计方式建立N个家系,受精卵根据不同家系分别培育;
三、继续饲育繁殖后的亲鱼及受精卵,并统计死亡情况,当亲鱼死亡率达到60%,淘汰该死亡亲鱼所对应家系的受精卵,培育剩余家系的受精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32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