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地下管廊的自动收缩移动式内模板系统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11149.0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4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丁守明;申书威;彭飞;高伟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地下 自动 收缩 移动式 模板 系统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模板系统和使用方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的自动收缩移动式内模板系统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地下管廊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模板多数采用木塑模板和胶合板,结合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做满堂支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搭设满堂和模板安装浪费大量人工,同时拼接模板缝隙过多,如支撑数量不够时,容易产生胀模现象,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不平整,接缝处产生高低不一的台阶,影响外观质量,为此在地下管廊施工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木塑模板、胶合板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产品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的自动收缩移动式内模板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地下管廊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采用常规的木塑模板、胶合板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综合效益和质量保证等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的自动收缩移动式内模板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系统由中间顶模板、中间顶模板支撑杆、左侧顶模板、左侧顶模板支撑杆、右侧顶模板、右侧顶模板支撑杆、左侧上模板、左侧上模板支撑杆、右侧上模板、右侧上模板支撑杆、左侧下模板、左侧下模板支撑杆、右侧下模板、右侧下模板支撑杆、模板定位安装在制动装置上,与伸缩式立杆、垫木、支撑顶模板组合形成地下管廊的自动收缩移动式内模板系统。
所有的支撑杆安装在制动装置上,具有伸缩和方向可调功能。
所有的模板安装在制动装置上,可通过支撑杆的收缩、折叠在制动装置上。
所述制动装置既可以控制内模板安装与拆除,又可以在混凝土垫层上行走。
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的自动收缩移动式内模板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通过制动装置控制左侧上模板支撑杆、右侧上模板支撑杆使左侧上模板、右侧上模板拆除;
第二步,通过制动装置控制左侧顶模板支撑杆、右侧顶模板支撑杆使左侧顶模板、右侧顶模板拆除并收缩在制动装置内;
第三步,拆除伸缩式立杆;
第四步,拆除模板定位件,通过制动装置控制左侧下模板支撑杆、右侧下模板支撑杆拆除左侧下模板、右侧下模板,同时并将左侧上模板、右侧上模板、左侧下模板、右侧下模板收缩在制动装置内;
第五步,安装伸缩式立杆,第六步,通过制动装置控制中间顶模板支撑杆使中间顶模板拆除并收放至制动装置上,完成地下管廊的自动收缩移动式内模板系统拆除工作,安装方法则与拆除方法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具有安装在制动装置上的支撑杆具有伸缩和方向可调功能;
2、本发明具有安装在制动装置上的模板可通过支撑杆收缩、折叠在制动装置上的功能;
3、本发明操作简单,容易实施,更高效率地支设模板,节约劳务用工量,保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的自动收缩移动式内模板系统正视图。
图2是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的自动收缩移动式内模板系统侧边上模板拆卸图。
图3是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的自动收缩移动式内模板系统侧视图图。
图4是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的自动收缩移动式内模板系统俯视图。
图5是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的自动收缩移动式内模板系统侧边上模板伸缩图。
图6是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的自动收缩移动式内模板系统伸缩式立杆升降图。
图7是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的自动收缩移动式内模板系统左右顶模板拆卸图。
图8是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的自动收缩移动式内模板系统伸缩完成图。
图中:1——混凝土垫层
2——混凝土结构
3——制动装置
4——伸缩式立杆
5——垫木
6——支撑顶模板
7——中间顶模板
8——中间顶模板支撑杆
9——左侧顶模板
10——左侧顶模板支撑杆
11——右侧顶模板
12——右侧顶模板支撑杆
13——左侧上模板
14——左侧上模板支撑杆
15——右侧上模板
16——右侧上模板支撑杆
17——左侧下模板
18——左侧下模板支撑杆
19——右侧下模板
20——右侧下模板支撑杆
21——模板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111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