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水钻井导管随钻支撑装置及下入参数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4337.0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9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苏堪华;刘继林;万立夫;李猛;李清培;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B15/00 | 分类号: | E21B1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水 钻井 导管 支撑 装置 参数 设计 方法 | ||
1.深水钻井导管随钻支撑装置,包括随钻支撑组件、悬挂组件和支撑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钻支撑组件包括内筒、外筒和连接顶板;所述内筒套在导管上,可以沿导管自由滑动,外筒位于内筒外,直径由上部向下部逐渐增大,外筒和内筒通过上部的连接顶板连接在一起,随钻支撑组件起到支撑导管以及附着在导管上的重量的作用;
所述悬挂组件上端固定在导管上,下端钩挂随钻支撑组件的连接顶板,实现悬挂组件对随钻支撑组件的悬吊;
所述支撑盘固定在导管头附近,当导管下入到位时,该支撑盘坐于随钻支撑组件顶部的悬挂组件上,起到悬挂导管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钻井导管随钻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钻支撑组件的外筒上有均布的排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钻井导管随钻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钻支撑组件的内、外筒的底端均为具有一定斜率的尖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钻井导管随钻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钻支撑组件的内筒设计长度大于外筒。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深水钻井导管随钻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悬吊支撑铰链、悬吊盘、悬吊链和悬挂钩,悬吊支撑铰链将悬吊盘锁紧固定在导管上,悬吊盘沿周向连接多根悬吊链,多个悬挂钩在随钻支撑组件的连接顶板上和悬吊盘上沿周向设置,悬吊链与悬挂钩一一对应钩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深水钻井导管随钻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组件有两级,两级结构相同,两级相隔一定距离固定在导管上。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深水钻井导管随钻支撑装置的下入参数设计方法,包括:导管随钻支撑装置形状、尺寸以及下入海底浅部地层深度的设计;
(1)随钻支撑装置所提供的竖向承载力按公式(1)计算,分为导管喷射下入和导管固井下入两种情况:
式中,QJ为装置在导管喷射下入方式下的承载力,kN;QC为装置在导管固井下入方式下的承载力,kN;dvi和Dvi分别为第i段装置内筒的内、外径,m;ddi和Ddi分别为第i段装置外筒的内、外径,m;LV和LD分别为装置内筒、外筒的设计长度,m;lvi为装置内筒第i段周围的土层厚度,m;ldi为装置外筒第i段周围的土层厚度,m;Cui为第i段粘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kPa;α为粘着系数,取决于土c层不排水抗剪强度和装置进入土层的深度比;ξ为斜壁外筒承载力增强系数,与斜壁斜率有关;tc为时间效应系数,根据现场土样数据获得;
(2)计算随钻支撑装置在海水中的重量,如公式(2)所示
式中,WZ为装置在海水中的浮重,kN;WV和WD分别为装置内外筒在海水中的浮重,kN;Wf为装置除内外筒外的附件重量,kN;ρs为钢的密度,kg/m3;ks为海水浮力系数;
(3)根据公式(3)迭代计算装置内筒、外筒的设计长度LV和LD
εd≤Q-W≤εu (3)
式中,εd和εu分别是最小、最大安全余量,kN;
(4)改变随钻支撑装置内外筒的直径和外筒倾斜度,可以得到随钻支撑装置不同形状、尺寸以及下入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深水钻井导管随钻支撑装置的下入参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导管喷射下入方式的内筒、外筒设计长度LV和LD的迭代过程如下:
首先,任意假设一个装置外筒设计长度LD的数值,令LV=0,把该数值代入公式(1)的QJ和公式(2)的WD,如果计算满足公式(3),那么假设的LD就是合理的;如果不满足公式(3),则逐步改变LD的数值并重复上述步骤,迭代得到满足要求的设计长度LD;
然后,任意假设一个装置内筒设计长度LV的数值,令LD=0,把该数值代入公式(1)的QJ和公式(2)的WV,如果计算满足公式(3),那么假设的LV就是合理的;如果不满足公式(3),则逐步改变LV的数值并重复上述步骤,迭代得到满足要求的设计长度LV的初步结果;
最后,按照最小计算步长增加装置内筒的长度ΔLV的数值,代入公式(1)的QJ和公式(2)的WZ,迭代计算使之满足公式(3),则获得最终的内筒设计长度LV;
改变随钻支撑装置内外筒的直径和外筒倾斜度,重复以上步骤,可以得到随钻支撑装置不同形状、尺寸以及下入深度;
导管固井下入方式的内筒、外筒设计长度LV和LD的迭代过程如下:
首先,任意假设一个装置外筒设计长度LD的数值,把该数值代入公式(1)的QC和公式(2)的WD,同时令内筒设计长度LV=2LD,代入公式(2)WZ,如果计算满足公式(3),那么假设的LD就是合理的;如果不满足公式(3),则逐步改变LD的数值并重复上述步骤,迭代得到满足要求的设计长度LD,同时得到的LV就是内筒设计长度;
改变随钻支撑装置内外筒的直径和外筒倾斜度,重复以上步骤,可以得到随钻支撑装置不同形状、尺寸以及下入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43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专用精压机
- 下一篇:一种通用型1015型电芯极耳气动裁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