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数字化控制、润滑全过程监控的破碎机轴承润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4230.6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1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刚;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N7/38 | 分类号: | F16N7/38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脂 矿用破碎机 全数字化控制 监测 全过程监控 主轴承润滑 润滑系统 数字信号 轴承 智能润滑系统 轴承状态监测 终端 破碎机轴承 供应流量 控制系统 润滑管路 润滑效果 润滑油脂 实时监测 输出流量 运行状态 支线管路 柱塞行程 此系统 动力源 有压力 传感器 段管 可控 反馈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数字化控制、润滑全过程监控、润滑管路全封闭的矿用破碎机轴承智能润滑系统。该系统由供脂动力源、供脂管路、数字信号监测及控制系统、轴承状态监测系统等组成。此系统用于矿用破碎机主轴承润滑。实施本发明,可实现对矿用破碎机主轴承润滑状况的监测与控制,通过监测供脂端、润滑供脂管路、润滑终端的压力与流量值,根据监测数字信号的反馈值自动调节高压多点供脂泵的可控柱塞行程,即调节其输出流量,保证各个润滑终端具有相同的润滑油脂供应流量与压力,进而确保各个轴承具有相同的润滑效果。润滑系统供脂管路在每条支线的各段管路上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各条支线管路的供脂运行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破碎机轴承润滑技术,具体为一种全数字化控制、润滑全过程监控的破碎机轴承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各大煤矿使用的破碎机在工作时为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均配置有专门的润滑系统,在其运行时必须保证运动部件具有良好可靠的润滑。对破碎机轴承润滑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破碎机轴承运动副的直接摩擦,同时润滑油脂还可将轴承运动副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带走,使轴承的工作温度及运转状态保持正常,避免其因发热润滑不良而出现轴承运动副的烧蚀,导致轴承损害使破碎机停止工作,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
现各大煤矿选煤厂采用的破碎机润滑方式大多为多点泵直接供脂的型式,即多点润滑泵放置在破碎机旁,泵出口通过管线与相应的破碎机轴承润滑点连接。由于多点泵自身泵桶尺寸小,所能装载的油脂较少,当油脂用完后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补脂,人工补脂方式是全开放的过程,极容易造成油脂污染,这是当前生产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多点润滑泵的补脂过程变为全封闭式过程,即将标准油脂桶内的油脂直接补入至多点泵自身所配的小油脂桶内,可以有效避免全开放的补脂方式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全封闭式补脂,需要将多点润滑泵与标准油脂桶补脂系统布置在一起,这样补脂过程较为环保和便捷。但是采用全封闭式润滑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另外传统的集中润滑方式,对于润滑管路和轴承终端的信号采集和闭环反馈,存在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具体内容如下:
1.当前各大煤矿选煤厂的破碎机轴承润滑系统,都是采用定时或定量的模式进行供脂,由于破碎机进入轴承的油脂其供脂状态只有一个供脂动作指示,没有配置具体的检测装置,故系统供脂时无法得知轴承的实际润滑状况。采用此模式可能会导致轴承出现欠润滑或过润滑的状况,但无法检测得到,即轴承被加注的油脂量不恰当,导致轴承的工作温度不正常,运转噪音加大,使轴承的寿命降低。
2.传统的润滑系统,润滑油脂在输送过程中的状态和到达破碎机轴承终端后的状态均无法准确得知,各条管路是否发生堵塞或者泄漏、破碎机轴承润滑终端是否有油脂流入和流出等情况均无法及时获知,只能通过人工观察每条管路及轴承润滑终端,或者进行巡检来进行判断,而实际使用中由于管路安装位置较高或者管路外表被油污、煤粉覆盖等原因,使得维护人员不宜察觉,导致输送管路发生堵塞的情况不能被及时发现。
3.破碎机工作时,主轴承的实时润滑状态及运行工况无法得知,轴承在润滑不良或无润滑状态下运转,导致轴承出现严重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轴承的工作状态(如温度、振动频率等信息)无法获知,不能对其使用寿命提前进行预判断。
4.多点泵与补脂系统集中布置后,由于占地面积增大,多点泵与补脂系统只能放置于离破碎机相对较远的地方,这样导致润滑管线布置复杂,管路长度增长,破碎机轴承润滑终端的油脂流量会受输送管道远近、背压高低、沿程阻力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轴承润滑终端实际的给脂量和多点泵预设定的给脂量不一致的情况,即管道长、阻力较大终端处的油脂流量会比管道短、阻力小终端处的油脂流量小,不同位置的润滑终端收到的油脂流量不相等,会使每个润滑点的润滑效果不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42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