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合器分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3675.0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3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帅;宋林声;韦随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5/061 | 分类号: | F16D25/061;F16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分离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离合器分离系统。离合器分离系统包括离合器分离轴承和对中式副缸,对中式副缸与离合器分离轴承彼此连接。在对中式副缸与离合器分离轴承处于彼此连接的状态时,对中式副缸的活塞在离合器分离系统的轴向上直接抵接于离合器分离轴承的内圈。离合器分离系统还包括保持环,保持环以不介于活塞和内圈之间的方式保持活塞与内圈的抵接状态。这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离合器分离系统,在该离合器分离系统中,保持环不伸入离合器分离系统的容纳液压油的空间,因而不会有毛刺进入该空间从而导致密封失效的问题;并且由于保持环不介于活塞和内圈之间,因此不会产生现有技术那样的保持环断裂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合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离合器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如图1a所示,在现有技术的全液压制动离合器分离系统中,离合器分离轴承B与对中式副缸C经由保持环50连接在一起。
具体地,如图1b所示,离合器分离轴承B包括形成有用于滚子的滚道的外圈10和内圈20、滚子以及用于密封外圈10和内圈20之间的间隙的密封件30,该密封件30设置于内圈20的径向内侧端部处。通过保持环50的轴向一侧(图1a和1b中的左侧)的截面为大致U形的弯折部将离合器分离轴承B的内圈20、密封件30和板簧40组合在一起;该U形的弯折部的位于保持环50的轴向上的中间位置的径向壁502夹在对中式副缸C的活塞60与离合器分离轴承B的内圈20之间;保持环50的轴向另一侧(图1a和1b中的右侧)的圆环部503套装到对中式副缸C的活塞60的外周面。另外,离合器分离轴承B的内圈20的轴向另一端(图1a和1b中的右端)安装于对中式副缸C的定位部70。对中式副缸C还包括预加载弹簧80,预加载弹簧80对定位部70施加朝向所述内圈20所在侧的预载压力。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将离合器分离轴承B与对中式副缸C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一方面,在上述现有技术的离合器分离系统中,为了通过保持环50实现离合器分离轴承B与对中式副缸C的连接,需要对保持环50的圆环部503进行冲压处理以形成翻边部501(如图1c所示)。但是在冲压形成该翻边部501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产生了毛刺。于是,在离合器分离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一些毛刺将断裂并且进入对中式副缸C的容纳液压油的空间中而导致活塞密封件90的密封失效,这将导致液压油的泄漏。
另一方面,在上述现有技术的离合器分离系统中,当离合器分离系统工作时,对中式副缸C的活塞60推动离合器分离轴承B的内圈20移动或者未图示的加压部件朝向对中式副缸C推动离合器分离轴承B,由于保持环50的一部分(即,径向壁502)介于活塞60和内圈20之间,因此导致保持环50的该部分与活塞60之间的接触面产生非常大的力。因此,在某些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保持环50将具有非常大的负载并且将具有断裂的风险,可能地,径向壁502和圆环部503之间产生断裂。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离合器分离系统,以消除离合器分离系统安装时保持环的毛刺进入对中式副缸的容纳液压油的空间的缺陷并且防止由于在活塞与保持环之间产生大的作用力而导致的保持环断裂。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可以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下的离合器分离系统,所述离合器分离系统包括离合器分离轴承和对中式副缸,所述对中式副缸与所述离合器分离轴承彼此连接,在所述对中式副缸与所述离合器分离轴承处于彼此连接的状态时,所述对中式副缸的活塞在所述离合器分离系统的轴向上直接抵接于所述离合器分离轴承的内圈,并且所述离合器分离系统还包括保持环,所述保持环以不介于所述活塞和所述内圈之间的方式保持所述活塞与所述内圈的抵接状态。
优选地,所述保持环包括:保持环主体,所述保持环主体整体具有环形形状且大致沿着轴向延伸;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从所述保持环主体的轴向一端朝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从所述保持环主体的轴向另一端朝向径向外侧延伸,所述弯曲部从所述活塞的径向内侧安装于所述活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36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