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及电池电化学特性的动态等效电路模型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1161.1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4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承慧;周忠凯;段彬;商云龙;崔纳新;李岩;康永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电化学 特性 动态 等效电路 模型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计及电池电化学特性的动态等效电路模型,其特征在于,其为一个二端口网络,包括:按照电流流动方向依次串联连接一个随着SOC变化的电压源Uoc、表征电池的欧姆内阻的电阻R0、表示电池内部的SEI膜阻抗的第一RC并联模块,以及内嵌RC双层并联模块;
所述内嵌RC双层并联模块由第二RC并联模块、电阻Rct和双层电容Cdl构成,其中,第二RC并联模块与电阻Rct串联连接之后再与双层电容Cdl并联连接;第二RC并联模块表示电池内部离子的扩散;电阻Rct表示电荷转移;双层电容Cdl表示离子在电池内部受电场力和浓度梯度影响而发生迁移的电容特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及电池电化学特性的动态等效电路模型,其特征在于,第一RC并联模块包括一个RC并联网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及电池电化学特性的动态等效电路模型,其特征在于,第二RC并联模块包括一个RC并联网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及电池电化学特性的动态等效电路模型,其特征在于,电压源Uoc由开路电压与SOC关系结合多项式拟合而得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计及电池电化学特性的动态等效电路模型,其特征在于,第一RC并联模块中的参数根据动态电化学阻抗谱数据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而得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及电池电化学特性的动态等效电路模型,其特征在于,电阻Rct和双层电容Cdl根据实际的充放电电压数据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而得到。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计及电池电化学特性的动态等效电路模型,其特征在于,第二RC并联模块中的参数根据实际的充放电电压数据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而得到。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计及电池电化学特性的动态等效电路模型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及电池电化学特性的动态等效电路模型处于放电模式下,此时电池的SOC逐渐减小,模型中的电压源Uoc也随着逐渐减小,模型中的电阻Rct两端电压随着放电电流而改变,其他参数保持不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及电池电化学特性的动态等效电路模型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及电池电化学特性的动态等效电路模型处于充电模式下,此时与放电模式相反,电池的SOC逐渐增加,模型中的电压源Uoc也随着逐渐增大,模型中的电阻Rct两端电压随着充电电流而改变,其他参数保持不变。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及电池电化学特性的动态等效电路模型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及电池电化学特性的动态等效电路模型处于电池静置模式下,此时电池的SOC不变,模型中的电压源Uoc也保持不变,模型中的所有电容释放电荷,模型中的电阻Rct为一常数且不为零,随着时间推移,动态等效电路模型的端电压逐渐趋向于电压源Uo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116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的SOC估计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芯OCV测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