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震源宽方位角海上三维地震探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0273.5 | 申请日: | 201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3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晨光;刘保华;裴彦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1/18 | 分类号: | G01V1/18;G01V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震源 方位角 海上 三维 地震 探测 方法 | ||
1.一种双震源宽方位角三维地震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使用两个扩展器、一个超大能量等离子震源以及多条地震拖缆,通过特定的组合方式进行布放,能够实现宽方位角三维地震探测,其中,超大能量等离子震源包括震源主机、电缆和两个发射阵;将等离子体发射阵与扩展器相结合组成扩展器和震源发射阵结合体,并将其布放在地震拖缆阵列的两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得地下目标较宽范围方位角的三维地震资料;使用超大能量等离子体震源,同时控制两个发射阵,既能够以随机的微小时间差准同步发射地震波,也可以按设定的时间间隔交替发射地震波;地震拖缆布放在调查船的船尾之后,采用较小的拖缆间距和较短的电缆长度,根据不同的探测目标选择不同的地震拖缆组合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震源宽方位角三维地震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拖缆间距为12.5米、25米或5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震源宽方位角三维地震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长度范围为50米~750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震源宽方位角三维地震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折臂吊或其他辅助设备将扩展器和震源发射阵结合体放入水中,逐渐放长震源电缆,将扩展器和震源发射阵结合体放到设定位置,放好一个之后再布放另一个;通过折臂吊或其他辅助设备将艉标放入水中,然后将地震拖缆缓慢放入水中,直至整条电缆完全入水;重复上一步工作,逐条将地震拖缆放入水中,根据探测目标的特点确定电缆长度和拖缆的数量;所有设备都入水并固定位置后,调查船进入工作状态,按照设定的测线和放炮点开始地震勘探作业;作业时电火花震源充电后,根据导航系统的指令,在指定的炮点位置,通过扩展器和震源发射阵结合体将高压电释放到海水中,形成地震波;地震波经在海水和地层的传播后,被地震拖缆接收,从而获得带有地下结构信息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未经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027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