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式电极变径射流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4672.8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3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平;田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H1/26 | 分类号: | H05H1/2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一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33 | 代理人: | 王丽英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射流 发生 装置 | ||
一种环式电极变径射流发生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保护体、固定环、放电管、高压电极、低压电极以及介质管,其中保护体、固定环以及放电管均由绝缘材质制成,所述高压电极上连接高压线,高压线一端与高压电极相接,另一端由保护体内的通道伸出;所述地电极上连接有电极引出线,电极引出线一端与地电极相接,另一端由保护体内的通道伸出。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产生等离体均匀稳定,可持续放电,且等离子体射流喷射距离较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等离子体发生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等离子体射流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是不同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物质第四态,低温等离子体可以有效的杀灭存在于空气中以及物体表面的细菌微生物等。现有的等离子体射流发生装置在放电过程中电压大,形成的等离子羽流长度短,等离子体射流装置管内能量损耗较多,进而减少了等离子体射流的能量,使得等离子体射流羽流长度变短且能量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生等离体均匀稳定,可持续放电,且等离子体射流喷射距离较长,等离子体密度较大的环式电极变径射流发生装置。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主要包括有保护体、固定环、放电管、高压电极、低压电极以及介质管,其中保护体、固定环以及放电管均由绝缘材质制成,所述保护体的轴向后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环,沿所述保护体轴向前端面向内开设圆形槽孔,即通气腔,沿所述保护体的后端面向内开设与气室相通的变径孔,即放电腔,该放电腔的前端孔直径小于后端孔的直径;所述放电腔内设有放电管,该放电管为变径管,其前端管的外径小于后端管的外径,并且前端管和后端管之间设密封圈;所述放电管的前端管伸入所述放电腔的前端孔内,并且放电管的前端管外径与放电腔的前端孔直径相同,所述放电管的后端管设置在放电腔的后端孔内,并且放电管的后端管外径小于放电腔的后端孔直径,所述放电管的后端管的后端端部伸入上述固定环中,并且放电管的后端管外径等于固定环的内径;所述放电管的后端管上设环形的高压电极,高压电极的一侧设固定在放电管后端管上的介质环Ⅰ,该介质环Ⅰ的外边缘设向高压电极一侧延伸的耳板Ⅰ,介质环Ⅰ和耳板Ⅰ均由绝缘材质制成,高压电极处于介质环Ⅰ和耳板Ⅰ形成的空间内;所述放电管的后端管上设环形的地电极,地电极的一侧设固定在放电管后端管上的介质环Ⅱ,该介质环Ⅱ的外边缘设向地电极一侧延伸的耳板Ⅱ,介质环Ⅱ和耳板Ⅱ均由绝缘材质制成,地电极处于介质环Ⅱ和耳板Ⅱ形成的空间内;所述高压电极上连接高压线,高压线一端与高压电极相接,另一端由保护体内的通道伸出;所述地电极上连接有电极引出线,电极引出线一端与地电极相接,另一端由保护体内的通道伸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保护体和固定环均由绝缘性良好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高压电极采用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质,如钨丝、铂丝、金丝、铜箔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放电管和介质环均由绝缘性质良好的石英材料制成。
本发明在工作时,将本发明通过试管夹固定在铁架台的适当位置,高压电极通过高压线与电源连接,高压电极与电源连通后构成高压供电部分,高压电极提供合适的放电频率和放电电压,由气腔处通入工作气体,从而产生等离子体射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放电管采用变径管,工作气体由细管通入再流入粗管,由于等离子体射流的产生及传播机理,等离子体羽流在粗管内比细管内更容易传播,所以在变径处传播速度增加,使得射流更容易在管口喷出来,进而增加了等离子体射流的喷射距离。
2、放电管采用变径管,相比细管,更容易在粗管内进行放电,减少了放电前段的能量损失,使得能量更集中进而使得射流更容易喷出来,增加了等离子体羽流的长度。
3、高压电极和地电极由环环式的电极制成,放电集中且比较稳定、减少放电过程中其他的能量损失,使能量更集中与放电管后端进而射流更容易喷出,喷射距离更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民族大学,未经大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46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