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背光亮度调节照明亮度的方法及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4117.5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5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亮度 调节 照明 方法 装置 液晶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利用背光控制信号调节环境照明亮度的方法及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该方法中,预设随图像亮度数据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调整系数曲线,其中图像亮度数据具体表现为图像灰阶值,不同的图像灰阶值可对应不同调整系数值;在一个背光控制信号周期内,根据图像灰阶值确定该周期内调整系数,该调整系数与预设的环境照明亮度初始值的乘积作为照明亮度数据,并调制至目标背光控制信号中,进而生成以占空比表示的背光控制信号,背光控制信号调整背光亮度的同时,照明LED灯接收其中的照明亮度数据,进而调节环境照明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见光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由背光亮度调节照明亮度的方法及装置、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观看不同的节目时,固定不变的环境照明亮度会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例如,当环境照明较亮时,若观看图像亮度较暗的节目,则较强的环境照明光经显示面板反射进入人眼,会使人眼观看到的画面变得不清晰;相反,当环境照明亮度较暗时,若观看图像亮度较亮的节目,则较高的图像亮度又会增加人眼的疲劳。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图像亮度发生明暗变化时,可利用LED背光向环境照明灯发射随图像亮度数据变化而变化的调光数据,进而以该调光数据实时调整环境照明亮度,使用户达到最佳的观看体验。
然而,现有技术中1位16进制数需要采用4比特位的2进制数表示,不仅需要考虑二值逻辑码1和0的数量,还需要考虑二值逻辑码1和0的顺序。例如,16进制数据0对应2进制中的数码组合为0000,逻辑1的个数为0;而16进制数据F对应的2进制中的数码组合为1111,逻辑1的个数为4。在利用LED背光实现可见光通信时,需要将表示16进制的数据信息采用二进制逻辑码1和0以高低电平加载至背光控制信号中,由于背光控制信号中的高低电平控制LED背光开和关,因此,包含有不同数量二值逻辑码1和0的16进制数据信息加载背光控制信号后,会引起背光亮度发生不同变化。因此,在背光控制信号中加载随机性调光数据时,则引起背光亮度发生随机变化,背光亮度不易受控。
因此,若以现有的16进制转2进制的编码方式调制该调光数据,则得到的2进制调光数据中逻辑码1和逻辑码0直接加载至背光控制信号时,由于表示16进制的数据中逻辑1和0的数量不确定,会造成背光亮度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申请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中根据图像亮度调节环境照明亮度的方法及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在LED背光中加载用于实时调整环境照明,且随背光数据变化而变化的调光数据以实现可见光通信时,不影响液晶装置的背光亮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利用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源实现可见光通信时在动态背光控制信号中调制调光数据的方法,包括:
一位16进制所述调光数据以至少6个比特位二值逻辑码组合表示,且在代表不同16进制数据的二值逻辑码组合中包含二值逻辑码1和0的数量分别相同,仅以二值逻辑码1和0的顺序不同表示不同16进制调光数据,将所述二值逻辑码组合表示的所述调光数据调制至以占空比表示的背光控制信号中。
进一步的,所述一位16进制所述调光数据以6个比特位二值逻辑码组合表示,且所述6个比特位二值逻辑码中包括3个逻辑码1和3个逻辑码0。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控制信号为根据分区图像确定二维分区的动态背光控制信号时,在占空比最大的背光分区的背光控制信号中调制该背光分区的调光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至少6个比特位以a比特位表示,所述二值逻辑码1的个数以b表示,则参数a与b之间满足。
进一步的,所述调光数据为背光数据,且所述背光数据基于液晶显示装置中图像灰阶值转换,用于指示图像显示所需背光亮度。
进一步的,所述调光数据为背光数据与背光数据对应的调整系数的乘积。
进一步的,高亮背光数据对应的所述调整系数小于低亮背光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41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